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文化讲坛>>正文内容
从本质与特征看工程伦理研究的新视角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5日    点击数:

就国际视角而言,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加工制造;从国内视角而言,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正在进行着现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伴随着大量的工业活动和工程活动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大量的伪劣工程、工程事故、工程与社会与文化不和谐现象频发。这在表面上看是物质层面的问题,究其实质却是文化观念的问题,在工程活动高度发达的今天,超越工程表象背后的伦理文化研究已迫在眉睫。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学者对工程道德与工程实践的脱节现象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些译著和著作。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我国的工程伦理研究终于迎来了“春天”:2007年召开了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工程伦理、工程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如其他新兴学科一样,工程伦理学目前在一些基本范畴、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工程伦理本质的反思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工程伦理的本质界定问题,从07年工程伦理会议研讨情况来看,国内目前已经基本趋于一致:工程伦理可以界定为“作为工程师职业伦理的狭义的工程伦理与研究和讨论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的广义的工程伦理”。[1]即工程伦理可分为针对工程师而言的责任伦理和针对工程实践而言的团体伦理,并且认为后者因为工程的复杂性而更应该成为工程伦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工程伦理”本质的界定,是从词源出发“工程”(engineering)“开始用于指战争设施的建造活动,到了近代则演变成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各部门中去,并通过工程思维的升华,系统成工程管理方法,将工艺诀窍和优化后的工程程序等综合而成的各工程学科的总称。”[2] “伦理”(古希腊语ετησs,原意为风俗、习惯等,后演化为英语中的ethics,具有了道德、德行、品质的含义,最后将工程伦理研究内容作为工程伦理本质界定的起脚点。而且从本质界定到内容规划,许多学者都套用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伦理内容和脉络传承:工程伦理建制、工程伦理章程、工程伦理教育方式等等。[3]

梁漱溟很早就痛陈了东西方相互借鉴方面的痹俗: “以为西洋这些东西好像一个瓜,我们仅将瓜蔓截断,就可以搬过来。”[4]全然没有看到这些造物和制度背后的文化根基。内容可以阐释本质,但是内容绝对不是本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他山之石绝对不是玉本身。中国是个伦理型的社会,美国是个制度化的社会,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工程伦理的内涵、建构,二者虽有共性却也会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没有工程文化的氛围,在工程意象上,工程活动的性质被曲解,工程活动的主体被歧视为工人、劳力;我国的工程伦理不但要求工程行业内人士具备工程伦理意识,更需要相关行业、部门的行政领导具备工程伦理意识;……。那种忽略国情和文化习惯的将西方工程伦理体系略作修改的从形式到内容的“搬”,是会毁掉我们的工程伦理研究的。

实际上,于工程行为而言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存在着一个二律背反的悖论,工程活动一方面满足着人类短期的狭隘利益,同时又破坏着人类自身的长远需求。工程伦理文化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如何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客体化统一,争取在工程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又不破坏人类生存的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考量工程伦理:

  • 工程伦理是工程活动的灵魂。

工程伦理文化与工程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统一合体,一为精神一为物质。在某种意义上,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精神的产物,工程伦理在本质上讲是工程活动诞生、实施乃至工程发挥实效作用、避免偏差的源泉和始动力。工程活动是系统性的物质实践活动,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细节都要围绕工程伦理进行,因为工程活动实质上就是工程伦理、工程文化的具体化和体现,工程伦理文化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和指导。

    第二,工程伦理是工程活动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

    现代世界是一个被工具理性“祛魅”化的世界,愈演愈烈的工具理性使得人类本身逐渐丧失了固有的主体性,逐渐被客体化、对象化,人被异化为这个被测量可计算的世界中的一个可控制的符号而已。工程活动中价值理性缺失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弗洛姆哀号道:19世纪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然而20世纪的问题是人也死了。没有伦理维度的工程活动是形而下的低级器具活动,“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卦·彖辞》)。只有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才能够真正体现工程活动服务于人类的目标,即工程伦理是工程活动的道德要求,只有达到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天人合一的工程伦理境界,才能使得工程活动摆脱工具理性的偏执而向工程活的真实目标回归。

综上述,工程伦理是指人在实施工程行为的时候,在自觉保护生态、维护工程持续发展过程中,建构出来的工程主体所必须具备的真、善、美的道德精神,以及具体化为对工程行为的使命感、责任心、自觉心理与习俗等一系列的道德心理与道德规范。它是考察工程实践活动的价值维度,是以工程活动中的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其核心是一种职业伦理和社会精神。

二、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工程伦理特征的反思

到目前为止,工程伦理、工程文化的特征只是在工程伦理、工程文化的相关论述中有所体现,并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而本质、特征的正确阐述是一门学科得以良性发展的必然起点,因此有必要对工程伦理、工程文化的特征进行详细探究。

  • 基于工程伦理社会性特质视角的反思。

现在全世界都已经意识到不良的工程伦理价值取向对人类自身生存的破坏,都在积极倡导绿色工程运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可是人们的工程道德精神和工程行为的价值取向又受到人们所处的历史、社会、人文的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出浓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经济落后、科学文化不发达,人们开化程度低,道德觉悟和工程道德意识就较低,各种传统观念和习俗也会潜意识地渗透到工程道德意识之中,影响工程伦理、工程文化,使工程伦理、工程文化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同时,政治状况和社会生存方式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待工程的伦理态度和伦理方式:制度文明落后、社会组织约束方式松散,社会行为者往往很少考虑行为的伦理问题,贯彻先发展后治理的工程政策,一味追求高指标的经济增长,出现社会弥漫性腐败、工程污染日益严重的后果,会严重妨碍工程道德意识的提高和工程设计道德原则的进步。

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工程伦理虽然有着共性的任务和目标,有着共同的伦理价值追求,但也因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政治文明不同、文化状况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极具各地的地方特色,体现出社会性。

现代意义上的工程始于北欧,可是现代意义上的工程伦理却发韧于北美,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工程伦理学产生于美国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专家治国思想、职业伦理传统。[5]这些深厚的思想文化传统是其他国家没有或者缺乏的。这个不争的事实说明了工程伦理的诞生、发展以及内容制定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着超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工程活动,在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也进行着最大的工程性破坏,这也是目前我国工程伦理喷薄而发的原因所在,但是作为东方文化圈典型代表的中国的本土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截然不同,也没有鲜明的职业传统。因此,美国工程伦理学科的建设和实践应用只是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视角,我们的确应该善于移植和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更不应该忽略工程伦理的本土社会性,将根基不同的异质性的伦理文化范式生硬地照搬照抄过来。如前所述,美国是个制度化的社会,制度完善,却缺乏一种成体系的深入骨髓的伦理精神,所以美国大力提倡、甚至是灌输伦理精神来填充制度真空。中国是个伦理型的社会,社会主体于伦理而言并不缺乏,只是在利益面前缺少外在制度约束和惩罚,进而违心地丧失了伦理精神。中国的工程伦理研究应正视这一客观的社会性现象,我们的工程伦理应该将主要精力聚焦在借鉴美国工程伦理约束制度方面的成就研究上,而不应该聚焦于美国工程伦理的精神内容上。

第二,基于工程伦理系统性特质的反思。

中国科学院李伯聪教授在提出“科学-技术-工程”的“三元论”观点基础上区分了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工程伦理学:作为工程师职业伦理的狭义工程伦理学——责任伦理;研究和讨论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的广义工程伦理学——团体伦理。在这之后,许多工程伦理学的研究者在界定工程伦理的时候便认为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应该由前者转移到后者,甚至可以说这是目前工程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致呼声。[3]

责任伦理属于传统伦理学范畴,其行为主体是个体;团体伦理属于现代伦理学范畴,行为主体是团体。工程伦理的研究向度从传统转向现代、研究主体从个体转向团体、研究内容从责任伦理转向团体伦理,的确是一种进步。作为“个体论”的责任伦理的确在研究上留有遗憾,但是作为“整体论”的团体伦理是否可以成就工程伦理的研究呢?

工程伦理主体既是一个具体存在(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又是一个抽象存在(工程师、行政决策者、参与民众等整合一体的存在),更为主要的是工程伦理主体实质上是一种具体存在及其要素互相关联、具体存在之间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存在系统。它有自己特定的组织形式(结构)和展示方式(功能),是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工程伦理本体的个体论(责任伦理)和整体论(团体伦理),及二者的简单相加所不能代替的。因为,“每个事物都是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它既不同于个体论(或原子论)也不同于整体论。个体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整体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与之相反,系统方法使我们既能看到树木(以及它们的组成部分),又能看到森林(以及它的大环境)。对树木和森林适用的这一原则,在细节上稍做一些修改后,也适用于其它每一事物。”[6]

工程伦理研究既不能局限于作为个体的责任伦理,也不能局限于作为整体的团体伦理,就如同英雄和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样,任何一方不可偏颇,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即工程伦理的确应该是团体伦理,但其研究不应该停留在某一静止的点上,即便是团体这一超越某一工程行业范围的大伦理主体,而应该是以动态系统性的研究。因为工程伦理主体范围涵盖了专家、相关行政人员、普通参与者甚至是群众,客体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管理、生态等各个行业,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承认这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伦理学具备系统性的特征,其研究应该是系统性的研究。

工程伦理是由多元要素构成的系统伦理,这个系统在“伦理”的维度下必须呈现出开放、平等的“交往理性”,系统内要素由于“理性的交往”突破了“我-你”“主-客”的本体论视角,使“主体间性”置于工程伦理的中心,“有了主体间性,个体之间才能自由交往,个体才能通过与自我进行自由交流而找到自己的认同”[7],避免了工具理性的单向度的强制。这样,系统内参与者们才可以克服他们已开始带有的主观偏见视角,从而朝向一种由理性推动着的协调一致,也只有这样,工程活动才不能成为专家垄断的领域,工程活动才能为公众所理解、参与,工程才有了灵魂——伦理。因此,基于系统性的维度,中国的工程伦理、工程文化演绎必须避免片面、孤立、静态式点式研究,必须沿着康德、马克思规定的主体间性方向、在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精华的规范下进行系统性研究才能健康成长。

海德格尔指出,理解的本质就存在于人的理解活动这一不断变动的历史过程之中,这也便是我们对工程伦理、工程文化研究、探讨的意义所在。工程伦理是一门崭新的伦理范畴,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工程伦理的研究方兴未艾,其本质、方法、体系建构、内容践行等领域尚需不断研讨、丰富和完善。



[1] 潘磊,王伟勤.展望中国工程伦理的未来[J].哲学动态,2007(8):67.

[2] 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著.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I

[3] 王伟勤,任姣婕.中国工程伦理事业的新起点——07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综述[J].伦理学研究, 2007(7):106-107.

[4]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3.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一种社会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1.

 

[6] M·邦格.无处不在的系统[J].哲学译丛,1990(5):12.

[7]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75.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以专业认证为引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下一篇: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拓展培养体系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