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文化讲坛>>正文内容
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测绘工程文化育人策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点击数:

我国是一个工程大国, 但却不是工程强国, 其根源在于缺少健康的工程文化。“大工程观”是对传统工程教育弊端的反思, 是培养当代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先进理念。“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工程文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为测绘工程文化教育的实施找到了切入点。

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内涵

工程观是对工程的认知理念。“大工程观”是在美国工程教育掀起的“回归工程”浪潮中被提出的, 是对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比较后提出的一个理念。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的。“大工程观”不是指工程规模本身的“大”, 而是指为大型复杂工程提供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范围的“大”, 涉及各方面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之“大”, 突破“工程科学”知识本身的范围之“大”。

“大工程观”教育观, 是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着力于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工程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代工程教育观。“融合”是“大工程观”教育思想价值观的精髓,“综合”是“大工程观”教育思想方法论的核心,“实践”是“大工程观”教育思想认识论的基础,“素养”是“大工程观”教育思想对现代工程师提出的人格要求。“大工程观”的培养目标: 一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 二是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及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三是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从大工程观的哲学表述和工程表述中, 可以提出4 个关键词: 工程, 综合, 实践, 责任。“工程”这一关键词指明了高等工程教育应该是工程教育, 而不是科学教育。“综合”和“实践”这两个关键词反映了大工程观的主要内容, 也表达了工程不同于科学的“分析”和“理论”的主要特点。“责任”这一关键词则点明了大工程观的灵魂, 即工程活动所需的品格。

2  工程教育与工程文化

2. 1 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是指培养工程人才的社会活动和学校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由工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 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过程。当前, 我国工程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工程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还是固化的狭隘“技术教育观”, 没有树立大工程观和终身教育思想; 在教育方向上“面向工程”不够, 专业教育过窄, 文化陶冶过弱; 存在过分强调科学化和学术化的倾向, 采用的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侧重基础科学理论知识传授, 多数专业课的教材未能突出体现工程背景; 科学与人文、工程与环境被割裂开来, 工程作为系统的本来涵义被异化。

2. 2  工程文化和工程文化教育

工程文化是工程研究的产物, 是工程组织文化与工程物质实体表现出来的文化要素的复合体。广义上讲, 它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一道, 表明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狭义上说, 工程文化是指在工程活动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等, 它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把造物和做事的.. 工程文化..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为了克服工程教育的弊端,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必须实现由单一的“工程教育”向“工程文化”教育的转变。按“工程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备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素养的创新人才。实施工程文化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为人”、“做人”的教育, 使学生学好“做人”再去“做事”。注重养成型、渗透性教育, 这样, 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从文化的视角而言, 人才培养的过程就是教育文化渗透、融合的过程。因此, 工程文化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从业价值观、人生信念、理想、思维方式等的变革, 使工程文化教育范式从关注有形的、外在的因素转向关注隐性的、深藏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化因素。最终实现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于心, 固化于制, 外化于行”的目的。

3  测绘工程文化的内涵解读

测绘工程是测绘工作者利用测绘技术生产测绘产品的过程。测绘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开路先锋, 基础保障。测绘工程是侧重于“过程”的工程, 测绘过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形成独特的行业文化理念。测绘工程文化是测绘工作者在长期的测绘实践中, 经过反复的积淀、选择、提炼发展起来的, 并为测绘群体所认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它是测绘行业文化的内核灵魂, 影响和决定测绘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是测绘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对测绘从业者的职业活动起着激励和规范作用。测绘有其鲜明的行业特点, 譬如艰苦性、流动性( 四海为家) 、隐含性(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严谨性( 精确到毫米) 、服务性( 为经济建设服务) , 还有科学性( 技术含量高) , 发展变化快等等。测绘工程文化是工程文化中的亚文化, 是测绘行业在特定的工程环境中, 依据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 是测绘行业所具有的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测绘是一个艰苦行业, “天地连接处, 测绘大舞台”, 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远离亲人、奔波在外。但需要测绘人豪气冲天、积极向上、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顽强拼搏、大胆开拓、科学严谨、精益求精, 为描绘祖国山河舍小家顾大业, 把个人利益汇入集体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长河之中, 这些构成了测绘工程文化的主体。通过对测绘工程文化内在影响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见: 测绘工程文化是由工程理念、专业精神、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规范等要素构成。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在测绘工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各自的作用。其中, 工程理念是先导, 专业( 测绘) 精神是动力, 职业操守是核心, 人际关系规范是旨趣。

4  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的测绘工程文化育人策略

文化是精神的灵魂, 文化塑造人, 长期规范的约束会形成人的习惯, 而.. 习惯成自然.., 形成固化于心的理念和气质。测绘工程文化是制度文化, 理念文化, 适合育人。发展测绘工程文化, 树起文化育人旗帜, 是新时期培养测绘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测绘人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种育人形式更需要教育者精心选择, 不断探索, 细心介入。

4. 1  在入学教育中渗透

新生刚入学, 思想意识处于形成时期, 加以正确引导, 能使学生对专业有正确的认识, 为专业教育开创良好的开端。每年新生一入学, 学院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爱祖国, 爱事业,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教育, 组织他们参观院史室, 请老教师作报告, 讲测绘的艰苦性、重要性, 回顾测绘事业取得的辉煌成绩, 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景。通过专业介绍、班会、座谈会, 交流讨论、写感想等多种方式, 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有一种正确选择专业的自豪感, 做好吃苦奉献的心理准备, 从而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测绘专业学习中去。

4. 2  在思想教育中灌输

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强调较多的是知识教育, 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日前,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尖锐地指出: “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 不重视德性培养, 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 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育人的根本, 其内容更要与时俱进, 紧密地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

1) 以工程哲学观引领科学的工程观。工程哲学是对工程造物的思辨, 是研究人类改变客观世界活动的哲学, 也是作为工程实践主体的工程师所必备的工程素养和哲学智慧。哲学的重要目标是展示生活的新境界, 工程的根本任务是塑造生活的新境界。“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 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工程哲学给大学生带来视野广阔而又深邃的工程观和实践观, 使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和改造周围的世界。时代呼唤新的工程观和新型工程人才的诞生, 工程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主渠道, 必须以工程哲学为指导, 用当代工程观引领工程教育改革, 树立大工程教育思想, 优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创新型、和谐型未来工程师。

2) 以艰苦奋斗精神培育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迫求, 是正确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一个人是否成功, 取决他对社会贡献的多少。测绘行业的职业观需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来养成。艰苦奋斗从精神方面看, 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 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 是人们在改变现状、共创未来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测绘专业学习离不开这种艰苦奋斗精神, 学习测绘必须比其他专业加倍付出辛苦。学校要在艰苦奋斗教育中引导学生甘于艰苦, 乐于奋斗, 把测绘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来追求, 通过艰苦奋斗成就一番业绩, 体现人生的意义。

3) 以时代精神造就学生人生观。时代精神是一个时期引领社会前进的动力。历史上, 各时期的时代精神激励了无数的人, 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回顾建国几十年的测绘发展历程, 无不是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取得的。50 年代反映地质工作的“勘探队员之歌”、“深山探宝”等影片, 60 年代话剧“年轻的一代”等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测绘工作者。20 世纪末, 以国测一大队为代表的“测绘精神”, 成为发展测绘的精神力量。本世纪初, 胡锦涛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少年, 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这“四个新一代”既概括出了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 也是作为一种时代的召唤, 激励着大学生向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 成为我们时代前进的精神力量。深入研究, 精心把握, 大力弘扬测绘工程文化育人作用, 使之成为思想教育育人的基石。

4. 3在专业教育中深入

测绘科学是理论与实践、团队与个人、德智体结合特别紧密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是科学教育的载体, 意识和精神是科学教育的“精髓”。个体精神多体现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 个人价值观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专业教育与学生价值观有直接的联系, 教师应通过专业教育, 帮助学生构建其精神世界。经过系统专业教育, 使学生对专业的内涵有了了解,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促进专业理想、专业信念的形成。专业教育要将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中,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积极乐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爱国奉献的情愫, 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测绘专业教育要通过对测绘工作的意义阐释, 激发学生思考理性的价值取向, 从而指引其勇于奉献, 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 4在实践教学中强化

测绘实践教学是测绘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社会、锤炼意志的绝好时机。在实习中, 同学们经历了测绘的艰苦磨炼, 欣赏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一部分同学精神得到了升华, 从而深化了对专业的了解、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坚定了从事测绘工作的信念。但也有一些同学因野外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思想受到打击, 行动变得消极.. ..此时正是进行测绘工程文化教育的好机会, 藉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苦乐观、幸福观、事业观、贫富观的教育, 进而改造其世界观, 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他们真正成长为未来测绘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4. 5 在教师身教中感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的直接影响, 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有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全面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 且有一定的榜样性和权威性, 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自己的标准。指导测量外业实习对每位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奉献, 实习中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 教师每天与学生一起早出晚归, 风吹、日晒、雨淋, 教师率先垂范, 吃苦耐劳, 一丝不苟, 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师技术上对学生手把手地教, 耐心启发、提示、指导; 生活上对学生关心、体贴, 给予一片爱心, 无形中形成了凝聚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使学生产生顿悟, 在测绘基本技术训练和思想作风锻炼上取得双丰收。

4. 6 在工程环境中升华

产学结合是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办学特色,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实习基地, 将真实的工程环境引入到实践教学中, 使学生实现与测绘工程项目“零”距离的接触, 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工程的全过程, 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工程环境磨炼, 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职业精神得到提升, 作风得到提高, 并内化为素质。工程环境的“三检、三查”制度, 使学生感受测绘的严谨。实习动员会、现场的周例会、阶段性总结会议以及“工地板报、标语”、“班组进度评比、作风质量竞赛”等活动, 使学生饱受工程文化的熏陶, 培养了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企业工程师的精湛的技艺, 质朴的作风, 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职业观得到升华, 变成了日后自觉的行为。

5 结束语

现今世界, 现代工程正朝巨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呈现技术高度集成化趋势, 工程不再是靠一种知识就能支撑的, 本质上已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大工程观”既是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潮流, 还是一种实践, 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的功效是一种结果, 但是文化的构建是一种过程和具体的实践, 渗透着教育者和舆论的健康引导, 积极的培育。技术可以引进, 但工程文化是买不来的, 只有靠自己扎实积累、精心培育、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并结合行业特征与时代要求, 有目的的进行综合提炼, 才能形成当代测绘工程核心价值理念。实施中以一些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作为载体, 将先进的工程理念逐步贯彻进去, 择机而入, “润物无声”,才能将人类优秀成果转化为个体的内在力量, 使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正华, 王车礼, 杨素平, 等. 基于大工程观的本科工程教育改革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06(2) : 43..45.

[2]陈志刚.基于大工程观办学特色的思考[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5, 6(4) : 43..46.

[3]关志强.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 EB/ OL] . htt p: / / 210. 38. 241. 2/ dg c/

[4]陈若愚, 朱建飞, 王国平. 建立与大工程观相适应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6, 7 ( 3) : 39.. 40.

[5]陈赵生.大工程观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2( 1) : 10..12.

[6]王学东. 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 J] .高师理科学刊, 2004, 24(4) : 69..71.

[7]裘松良, 叶望, 谢建精.高等工程教育中实施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探索[ J] .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24(2) : 1..4.

[8]刘怀玉.论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3) : 11..13.

[9]李清臣.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10(12) : 42..45.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CDIO教育模式下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评估
?下一篇:蔡元培的工程教育观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