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宣传统战部>> 理论学习>> 学习交流>>正文内容
内涵建设 转型发展 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8日    点击数: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申书记和张校长在务虚会上的讲话精神,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构大学精神,强化行为管理,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建构大学精神是实现大学治理水平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理念、价值追求和最深刻的个性特征,是大学人的心理常态,是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深刻领会大学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坚持文化强校,强化精神引领,加强制度保障来建构大学精神,才能做到学术自由与管理行为相统一,决策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统一,才能真正形成大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加强行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大学教学、科研等行为是大学精神的落实和表达,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管理行为不能始终坚守如一,朝令夕改,管理目标就不能达成一致性;管理行为不创新,惯性僵化的思维充斥我们的大脑,条条框框林立,管理手段就不能达成有效性;管理行为不科学,相互配合不到位,本位主义滋生,管理过程就不能达成协调性;管理行为无大局,效率观念不强,质量观念淡漠,管理水平就不能达成先进性;管理行为无全局,缺乏基层观念,权利本位盛行,管理职能就不能达成服务性。

  二、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理念,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使命,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动力,把协同育人作为重要机制,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举措,把质量保障作为重要手段,把提高办学效益作为过程要求。建立工程引导,能力培养,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产教融合的现代工程教育体系,搭建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实施贯通的工程教育体系。积极倡导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做到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从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再到产教融合;从传统的媒介思维到现代互联网思维,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努力实现培养目标、能力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式和持续改进一体化;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体化,不断提高为学生提供终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开放式办学,鼓励跨界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为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实现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既定目标,必须树立跨界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办学观,坚持开放式办学。创立与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联合行业和工业界共同组织实施高等工程教育,建立学校、行(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合作联盟,将工程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推动转型发展,必须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推动学科交叉,必须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推动贴近产业办学科专业,必须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必须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必须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整合办学资源。

  认真贯彻学校《领军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团队,朝着领军人物目标,着意培养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鼓励个性,培育领军人才。积极推动学术创新和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师德高尚,面向工程一线,熟悉现代工程技术,具有现代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团队。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项目为牵动,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工程教育为主线,既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精炼内容,整合体系,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设立学生学得懂的课程、学了能用的课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做到课程体系模块化,师资结构多元化,培养方式多样化,学习评价科学化,科技活动普及化。

  我们处在一个改革的伟大时代和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与机会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把党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到位,将实现学校宏伟蓝图的措施落实到位,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坚持永恒的大学精神追求和办学自信,立足于人才培养,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奋斗!

(机电工程学院 王百成)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我对十八大报告的认识
?下一篇:凝心聚力 以文化体系建设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