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通知公告>>正文内容
一周悦读(第八十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2日    点击数:

                                                   目    录

 一、推荐阅读文章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3)
2.《做好准备,迎接传统文化全民传播时代》…………………(11)

二、推荐阅读书目

《我的史学人生》简介…………………………………………(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
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袁曙宏

核心要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汇聚起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磅礴伟力,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的五年,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大发展,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誉。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经验最丰富、最系统的五年,凝聚了60多年党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形成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经验。
■五年奋进,五年辉煌,全面依法治国的光明大道已经开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继往开来、奋勇向前,必将谱写出更加璀璨的壮丽诗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吹响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时代。
一、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集中、最有力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国在各领域各环节深入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展开,汇聚起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磅礴伟力,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气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作出重要决定。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作出《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在我国法治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治国理政重大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全面依法治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重大创新和杰出贡献。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统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必须做到统筹谋划、把握重点、整体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鲜明展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擘画和新蓝图。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的十八大以后,针对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党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既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法治建设的基本环节,又明确了每个环节的重点要求,形成了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对新形势下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政治保障,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伟大实践。五年来,我们党坚持用制度治党、管权、反腐、治吏,加快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开创了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新纪元。
二、全面依法治国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国在新的起点上创造了新的辉煌成就,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赢得了国内外的大点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新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实践为基础,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性质方向、根本保障和总目标、总路径、总任务、总布局等各个方面,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向哪里走、跟谁走、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如何实现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一个主题集中、主线鲜明、内容丰富、内涵深邃的法治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全面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五大法治体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五年来,共制定或修改法律48部、行政法规42部、地方性法规2926部、规章3162部,同时通过“一揽子”方式先后修订法律57部、行政法规130部,启动了民法典编纂、颁布了民法总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出台一大批标志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党内法规,制定修订近80部中央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40%,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获得显著成效,对全面依法治国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入新阶段。颁布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国务院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清单管理全面实行,31个省级政府公布了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行,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明显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正在建立,督促检查力度显著加强。推进依法行政进入“快车道”,法治政府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司法改革和公正司法书写新篇章。五年来,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大潮涌起,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逐步推行,干预司法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设立,实行了立案登记制,废止了劳教制度,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坚决纠正,司法职权配置不断优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全民守法和法治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全民普法工作不断提挡加速,“六五”普法取得系列成果;设立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普遍实施;更加重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化解,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社会诚信建设显著加强;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权威逐步树立,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三、全面依法治国经验最丰富、最系统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凝聚了60多年党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形成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经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筹谋划和坚强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切实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有力强化对全面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我们才能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宏阔视野,把法治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位置来谋划和推进。五年来的成就充分证明,只有高度重视法治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大作用,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党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全面依法治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作用。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综观世界各国法治发展的历史,没有正确、成熟的法治理论,就不可能有持久、成功的法治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和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提出并发展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道路问题放在关系全面依法治国全局、决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败的中心位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一条最鲜明红线。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实际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需要借鉴世界各国法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和经验,但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多党政治”等西化思潮和倾向,绝不照抄照搬西方国家法治理念和模式。
紧紧抓住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狠抓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制定并实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把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展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的严格问责。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持续稳步向前推进。


(本文作者系国务院法制办党组书记)
做好准备,迎接传统文化全民传播时代
杨  红

如今,在各类传统文化活动的现场,总是不少各种“长枪短炮”和高像素智能手机。然后,相关的图片视频就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
  传统节日活动,以及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之所以能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仅是由于传承人、从业者、参与者的代际传承,也与当今日益发达的人际传播息息相关。可以说,传播与传承缺一不可,共同维系着传统文化事象活态存在的生命力。
  全民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中央刚刚发布并开始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要求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全民传播传统文化,正是让公众直接关注、参与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的有效途径。只有当传统文化重新回归民众,进入寻常生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生生不息,才能真正发挥提高国民精神文化素养、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受限于基础数据记录的缺乏和不完整,单单依靠人数有限的保护工作队伍,显然难以完成对浩瀚宏达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录。同时,已经建立的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仅仅限于工作层面,没有实现对外开放,也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广泛利用。广大民众的参与将改变这种局面。全民对非遗等传统文化事象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摄影、摄像、录音等,记录所得的海量素材通过科学、便利的渠道,可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远播提供与互联网渠道相匹配的资源库,成为构建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记录与传播的时机已然成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备较好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持续攀升,加上数码照相机、家用摄像机的普及,人们拍照、摄像等记录行为习惯的养成,决定了全民记录传统文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购置了高清单反相机、专业级摄像设备,已达到了专业记录所需的技术标准,所采集的图片、音视频完全可以达到资源数字化保存的要求。
  当单反发烧友、短视频创作团队将镜头对准散布在各地的传统文化事象,基于强烈爱好驱动的记录与创作行为,将会带来越来越多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画面、影像和故事,也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资源。
  民众的关注与参与是传统文化事象得以实现人群传承的必要条件,而围绕该事象的活跃的兴趣社群是传承人、从业者最需要的“知心人”。借助故乡情结、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形成的特定地域或项目的小众化社群,比如戏迷、乐迷社群,是当代传统文化记录整理与传播推广的主力军,也将是全民传承的核心力量。
  培育良性外环境
  迎接这样一个全民参与传统文化的记录、传播的时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提供入门指南。民众具备记录传统文化的意识、技能和设备之后,一个以保存记忆、传播文化为目的,告诉人们如何记录与分享的入门级指南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已有的相关标准普遍专业性较强,并不适合直接用于大众普及。这一点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由加拿大纽芬兰省博物馆协会为加拿大遗产信息网编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指南》,在强调记录和共享传统实践的重要性之后,从数字化记录非遗的不同方式,音频、视频、图片的数字化记录与编辑教程,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方法,遗产及技术相关的术语名词解释,可用的在线资源等方面,为有意从事活态遗产记录的广大志愿者们提供入门指南。
  二是整合共享平台。志愿者群体的自发形成,壮大了传统文化记录者队伍,使得保存活态传统的任务不再主要依靠政府遗产保护机构跑遍城乡来完成。但是,政府机构需要收集散存于民间的优质记录资源并长期保存,将民众基于自身网络社交圈的小范围分享行为提升为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开辟和整合资源共享平台。例如,在现有主流社交网站开辟专门通道,或者自建平台并与主流社交网站实现无缝对接,形成资源便捷上传、标签化管理、多渠道分享和择优永久保存的整合共享平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门类的活态文化基于互联网实现共时性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激发全民记录、全民创造与全民共享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是引进专业管理。公众上传的照片、视频等资源包含了海量主题,分散于不同时间和地域,包含各个门类的传统文化事象和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要实现资源的便捷上传和便利检索,一套易用、科学的标签索引体系必不可少;后台处理程序的智能化程度,决定了数据的潜在效能,需要多学科合作设计完成;而符合当代传播规律,特别是符合年轻人文化消费观念的内容精选加工,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资源影响力、实现价值传播的重要环节。
今天,人们一方面越来越意识到抢救性地记录身边濒危的非遗等传统文化事象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越来越乐于关注、参与和分享自己所喜爱的民族民间生活文化。拿起手机记录、通过网络分享,鼓励与引导人们以力所能及、饶有兴趣的方式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既是全民文化创造力的展现,也是传统文化资源谋求与当代文化需求相结合的一种可行路径。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

《我的史学人生》


作  者:瞿林东
出版社:中华书局
简  介:
《我的史学人生》共收录作者27篇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编,主题分别为领略师辈风范、品评史书旨趣以及探究史学底蕴三个方面。全书饱含作者对历史和史学研究之深情,所辑文章皆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作者之老师辈的学者,或直接在门下受业,或间接受到启迪和鼓励,或系忘年之交。作者就白寿彝、钟敬文、赵光贤、何兹全、史念海几位先生的治学思想展开论说,并记录了自己与诸位先生的一些交往,让几位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得以鲜活起来。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一周悦读(第七十九期)
?下一篇:一周悦读(八十一期)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