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通知公告>>正文内容
一周悦读(第七十七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2日    点击数:

 目    录

 一、推荐阅读文章

1.《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3)
2.《“家国天下”是豪情更是担当》……………………………(9)


二、推荐阅读书目

《华为创新》简介………………………………………………(17)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甄占民
一个政党的执政业绩与施政方略紧密相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与战略运筹密切相联。习近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作为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党,我们党高度重视治国战略方略的谋划运用。毛泽东同志讲过,领导工作要有“战略头脑”“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回顾历史,我们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提出清晰明确的战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们党就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迄今为止已经推出13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从“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都体现了我们党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的递进展开,都对各个时期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战略是对问题的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把握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不断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宽广的政治视野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紧要问题和根本问题
治国理政方略或现代化建设中治国理政的特点和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围绕发展目标及其动力、平衡力、主导力来展开的。确立科学的目标愿景是进行战略构建的基础和前提,而动力、平衡力、主导力又从动能释放、协调有序、资源力量统筹等方面保证目标愿景的顺利实现。因此,只有解决好实现什么目标和以什么为动力、以什么来平衡、以什么去主导等关键问题,才算得上成功有效的战略方略。这不仅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赢得发展主动的基本经验,也已为我国发展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现在,许多人在探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命题,分析我国“发展起来后”进入新的转型期的诸多矛盾,分析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所面临的种种严峻挑战。实际上,贯穿于这些矛盾和挑战之中的,还是把握正确目标、释放发展活力、保持和谐稳定、有效调动和整合力量等紧要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战略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自然也是同第二个百年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长远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明确了动力来源,即全面深化改革,这必将加快推动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明确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即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为现代社会治理所证明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明确了领导力量和主导力量,即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拥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同心协力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可靠保证。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要素和核心要义,抓住了治国理政的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和新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任何一个好的治国方略和谋略,都是一种通盘的设计和考量,都是综合考虑主客观条件、进行总体谋划的结果,各方面因素考虑得愈系统全面就愈有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治国理政的时代主题来谋划,直面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给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课题,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进行了全方位、全景式的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全面”也都是系统布局,都关系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各个“全面”又相互贯通,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把握了“四个全面”,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带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大提升大发展。
  分析思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性,还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在其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优势相衔接,更加鲜明地强调执政党自身建设,更加注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自身状况如何、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实现,直接关系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命运。正因如此,我们要从更高站位来思考全面从严治党问题。要说特色和优势,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和优势;要说理论和实践创新,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弘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的权威,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中的关键,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方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强大的引领力和统摄力
  新的思想理念和战略方略,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国家和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党心、军心和民心极大凝聚,这些都离不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引领。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发酵、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之时,中国经济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为世界经济注入“中国红利”?为什么在国际社会乱象加剧、不少转型国家一蹶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风景这边独好,能够保持社会政治总体稳定?为什么具有近百年历史、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故鼎新中不断焕发生机?为什么以党的领导为基础的“中国制度”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这些现象背后,起作用的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威力。中央党校有一个“两带来”教学制度,即要求学员在参加培训时带来一个本地区本部门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带来一个希望解答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据一些学员反映,党风政风、惩治腐败、社会公正、政治认同等热点问题过去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虽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但集中度、关注度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际成效,表明了这一战略布局强大的实践引领力和统摄力。
  当然,任何战略方略的实施,都是一个总体稳定和动态优化相统一的过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有一个在实践中把握“不变”与“变”的辩证法问题。“不变”,就是除非战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总体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重点等要持续深入推进和保持相对稳定,因为如果这些变了就失去了战略本身的意义。“变”,就是指一些具体内容、具体举措、具体部署要随着环境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明确到本世纪中叶的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路径;在经济增长传统优势减弱、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加快促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形成;在社会快速转型、各种矛盾叠加的情况下,如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成效;在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如何强化国家的安全保障,更好保证领土、领空、海洋、网络安全等,都需要在与时俱进中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运用治国理政规律的重大创新成果,已经并将继续引领中国开辟新的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党和国家事业千头万绪,各领域的工作不尽相同,但都要以此为总揽、为总纲,在围绕全局要求、紧密联系实际中深化落实,更好地发挥治国理政总方略的统摄和带动作用。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

“家国天下”是豪情更是担当
杜黎明
“家国天下”既是一种豪情,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是“家国天下”情怀的当下体现。实现中国梦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发展共识,用中华民族必然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汇聚发展力量。
“中国梦”是家国情怀的当下体现
“家国天下”将个人抱负、集体寄托、民族理想融为一体,喻示着一种超迈的道德理想和人间情怀,道出了中国特有的文明架构。历史发展中,“家”“国”“天下”的内涵及外在表现都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迁。“家”“国”“天下”的内涵变迁,提出了“家国天下”情怀现实具体化的要求。
“中国梦”是全面展示美丽中国的伟大理想。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滋生梦想,梦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与幻想和空想脱离现实不同,梦想有其滋生的现实基础;与幻想和空想引人想入非非不同,梦想总是在引导人们在追梦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中国梦”是一幅全面展示中国之美的画卷,“中国梦”之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态美、效率美、秩序美、底蕴美、和谐美、风范美、优雅美的综合与集成,是民众个体因发展水平提升而内化于心的优良素质的综合表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审时度势,勇担历史使命的科学决策;更是着眼未来,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千金一诺。
“中国梦”顺应并推动“家”“国”“天下”内涵的发展。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有各民族平等团结,才能有国家的富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国家富强才有每一个人的幸福;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凝结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以国家富强支撑民族振兴,为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息息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世界各国在合作互助共赢的平等交往中打造“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把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伟大设想细化落实到国际政治经济往来的具体行动中,情系的是人类的天下。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家是亿万百姓之家,国是13亿多中华儿女凝聚而成的伟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天下则是整个人类世界。
“中国梦”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中的家国情怀,是自然经济、农业文明孕育的情怀,是依托和针对各经济社会单元封闭孤立发展现实的情怀,是主要彰显士大夫、社会精英悯惜黎民百姓的生存,追求普通民众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性诉求满足的情怀。“中国梦”的家国情怀,是现代市场经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多种文明共同孕育的情怀,是依托和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关联互动、开放发展、国际竞争格局风云变化的现实的情怀;是彰显每一个人对未来发展的关切的情怀,不仅是回应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诉求,而且是回应每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情怀;不仅是回应个体生存和发展,更是回应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情怀。
家国情怀孕育责任与担当精神
“中国梦”语境中的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中国梦”的责任和担当,现实具体化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这种要求既要细化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担当之中,也要细化落实到每个民众的“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坚决拥护党的战略决策,紧跟党走”的责任和担当之中。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想—自信”丝丝入扣的境界。理论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方能彰显其活力和价值,只有及时吸纳实践的经验总结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表明对行为选择的理论思考;没有伟大而正确理论做指导,就不可能萌生崇高的理想。自信是对自己选择的理论,对理想追求的自我肯定;只有选择的理论不断为实践成果所证实,追求理想的行为不断收获硕果,才可能有对自己选择的自信。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把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理论旨归,经受了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的双重验证。近代以来,中国正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有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人平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正因为在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想追求中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实践成果,人民切身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人民才有理论选择、理论指导实践的自信。坚持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选择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不要忘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努力进取,不断地用奋斗和进取成果缩小现实和理想差距的初心;不要忘记理论选择的艰难,道路求索的艰险、制度建构的艰巨、文化发展的艰辛,不要忘记不断取得成就的内在原因,保持对前进中的激流险滩、困难风险的警醒,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改革—党建”协同一致的境界。改革开放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刻反思发展现实和国际形势而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得以形成、丰富和完善。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铸就辉煌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础和保障。坚持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党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初衷,深刻领会“五位一体”重在统筹,“四个全面”贵在协调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考量;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本质不变,改革开放为人民谋利益的初衷不变,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己谋划、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改革开放模式不动摇;要坚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变,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深情关怀“人民—人类”的境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大众立场,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的和平与解放,从未动摇和改变对“人民—人类”的深情关怀。不断推进人民大众立场的时代化和具体化,是党能够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根本所在。只有世界和平,才能更好推进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初衷不变;始终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把人民生活改善和发展水平提升作为中心工作,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坚持以“一带一路”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载体,努力打造跨越国界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为人类社会最终形成自由人联合体创造条件的责任和担当不变。
个人微小的力量融汇到“中国梦”磅礴力量中,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梦”既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把个人微小的力量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磅礴力量中,把分散的个人发展的量变汇聚为促成国家富强的质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明辨各种似是而非的言论。多元社会思潮中,充斥着形形色色似是而非的言论。其中既有道听途说、不求甚解、以讹传讹的观点;也有刻意夸大事实、哗众取宠,甚至是危言耸听,以求吸引眼球、博取关注的主张;还有有意无意误解、曲解党的战略主张,故步自封、属于个人偏见的范畴;还有因思维局限、研究深度不够,学理论证有缺陷、有漏洞的主张;更有编造事实、捏造论据,刻意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恶意抹黑中伤党和人民的言论。秉承严谨求实的学风,耐得寂寞刻苦钻研,甘坐冷板凳,坚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良知,努力明辨凡此种种言论和观点的是非曲直,既不乱发声,又敢于对别有用心的言论主动亮剑发声,是思想理论战线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透视国际惯例和西方教义宣讲的一般规律。多元社会思潮中,不乏利用国际惯例和所谓的一般规律说事,对我国具体制度安排、战略及政策等评头品足的言论。惯例是同一行为、类似选择多次重复的结果,是惯例最初倡导者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际惯例虽是当下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并非总是代表真理。西方发达国家滋生蔓延的逆全球化思潮,力图修改甚至推翻由其一手倡导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惯例,只因形势的变化导致国际惯例不能体现其当下的意志和利益。我国坚持开放发展,需要尊重和运用国际惯例,但不是一味地以国际惯例削足适履、修正自我发展,更不是改旗易帜以顺应国际惯例;而是要在利用既有惯例处理当前事务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和惯例的修正和完善。社会发展存在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遵循一般规律;但一般规律绝非就是当今的国际惯例,也不一定就是西方教科书宣讲的教义,更不一定是西方个别发达国家的遵循。一般规律是隐藏在发展现象背后的本质,相同现象可能体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本质的提取,对一般规律的认识,其实质不是单纯的思维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验证、修正和完善认识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并用真理指导继续实践的问题。惯用的收集整理发展现象、归纳提取类似现象的共同点,并非揭示事物本质的绝对可靠的方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透视国际惯例和西方教义所言的一般规律,从“中国梦”的生成逻辑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所需两个维度,立足党史国史以及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审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
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内外别有用心者的捧杀、唱衰声中,在国际社会的“不解”和“疑惑”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有效参与全球治理的现实需要,也是在积极拓展践行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的地理空间范围,积累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既在于主动回应国际社会的“不解”和“疑惑”,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以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在于对国际通用术语的中国化改造,用包括霸权思维者在内的国际人士都熟悉、惯用的术语讲述中国故事;还在于推进诞生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服务于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国际传播。


(本文作者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华为创新》


作  者:周留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  介:
本书是国内首部从企业创新角度解读著名企业华为的著作,揭示了华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即以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为灵魂、以客户至上为核心价值、以全体奋斗者为根本。论述了华为在此基础上,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方面展开的自我批判和艰辛求索,总结了由此形成的具有华为特色的创新理论图谱和实践路径。华为的发展史,是一部融合了华为的创新理念与逻辑、光荣与梦想、经验与教训、故事与传奇的“炼狱史”,是一部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教科书。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一周悦读(第七十六期)
?下一篇:一周悦读(第七十九期)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