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文化研究>>正文内容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3日    点击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工程应用型人才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工程领域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此类院校建设历程较短,它们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不相适应,因此,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对其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独立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充分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历程不是很长,仅仅有几年的时间,它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而应运而生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数为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由专科层次院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由于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短,致使它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目前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对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深刻理解,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和应有的重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存在。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性、独立性和系统性,整体优化程度低;三是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单一,多数是为理论课程服务,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工程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改革和更新[1];五是实践教学环境整体投入较少,其中包括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六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多是从专科过渡而来,技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缺少大量高层次、兼备工程师和讲师资格的“双师型”人才;七是没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核。以上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不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起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配置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保障措施,以此来确保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的实际要求。

二、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方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独立的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为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学校在设计其实践教学体系时,就必须以一线生产和活动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来确保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顺利实现。

2、渐进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渐进性的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是在遵从知识的系统性和认知的循序渐进性基础上进行,因此,学校在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具体教学内容时,即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相互链接,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引导学生由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有序地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整体优化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坚持整体优化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使它们协调统一起来,注重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相互配合[2],达到整体最优化的效果,从而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高效地运转,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4、科学发展性原则。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技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也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指导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减少陈旧过时、科技落伍、不适合市场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由此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跟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多数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门类较多、专业差异较大,各学科、专业又均具有自身独特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要求,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在充分分析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要求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着力点,确定了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大教育实践体系模块。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按照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教育实践三大教育模块,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独立地设计实践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进程,建立起科学的、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又相互独立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也应该依据三大教育实践模块,在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统一规划下,结合专业特点,设置适合本专业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细化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通识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通过通识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工程实践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识教育体系指的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通识教育实践训练等方面的知识体系。一般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文献检索实践、工程训练、通识教育课实验等实践教育环节,一方面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道德观念和就业劳动观念、使学生对社会和专业的本质建立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社会调查、文献检索、传统及现代加工基础训练、基础实验训练等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出通识实践教育体系侧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恰恰正是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现今的大众化教育阶段,我们更应该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理念,通过认真实施通识实践教育环节,使学生在道德素质、基础理论实践、适应社会变革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科学、系统的专业实践教育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教育指的是相关基础学科教育、本学科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艺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育环节。通过优化整合这些实践教育环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购置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实验、实训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鼓励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实现课内外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通过实践教学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及组织实验能力、专业实验技能及组织实验能力、基本设计和研究能力、工程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设计和研究能力,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工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工程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3、综合实践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而设置的。通过综合实践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综合实践教育一般包括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等知识体系。综合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学科竞赛、发表论文、科研项目、专利、科技学术讲座、创新性活动、资格认证、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教育讲座、道德修养、体育活动及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通过实施这些实践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综合实践探究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因此,工程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而综合实践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而设置的,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

三、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调整。随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内部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注重体系内各个环节的联系和融合。要按照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教育实践三大教育模块的设置,重新对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合。实验和实习的划分要打破原有的格局,不再按以课程设置实验和按系或专业划分实验实习。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独立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实施层次教学,另外还要把理论课程的实验内容单列出来,按照不同层次的方案进行教学;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教学夯实基础,课外教学加强实践。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内教学时数缩减已成趋势,要求各专业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大课外实践的分量,拓展个性化教育空间,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注重实验项目和内容的更新与改革。要求调整实践教学大纲,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传统、陈旧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一线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推进学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因此,学校要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抓。校内实验室建设要加大投入经费,以与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匹配为出发点,按需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教学仪器,并进行相应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提高各实验室的利用率,避免各学科专业自成体系;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依据有关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要有前瞻性和持续性,保证场地充分,设备数量充足,技术先进,着力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稳定的、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来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中,要加强校企间密切联系,一方面要聘请基地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力量,另一方面实习师生也要积极开展基地职工的科技开发和科研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基地,从而在互惠互利的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新路子[3]。

3、产学研相结合。要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工程背景,尤其是对于专业课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用课题或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实习中加工制作的实习件,应尽可能是具有实际用途的产品或零件。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应主要安排在校外生产技术和管理较为先进的工厂中进行,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教学,使学生通过广泛接触工厂生产实际,不仅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也为最后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打下较好的基础[4]。

4、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做好“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工作[5],“双师型”实践教师是指兼备工程师和讲师资格的教师,通过采用校内培养和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培训、顶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教学水平、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和制约政策,调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每年都能利用一定的时间承担一些实践教学任务,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改革当中去;第三,要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改善实践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实践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最后,也可以采用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企业经理、总工层次的人员来学校兼课、讲座,让他们把工程实例、工程意识、工程文化和工程精神带到校园、带进课堂、传授给教师。

5、实施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的质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根据实践教学新体系的需要,重新制(修)订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和各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学大纲,并对其中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重新编写和选择实践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过程。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确保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建立科学、合理、有效运行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积极探索开展实践教学评价工作,科学公正地评价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质量检查的重点考评内容,针对变更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制定出相关的监控与考核制度,以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者简介:张洪田(1962-),男,汉,辽宁省庄河市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力学及高等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炳生,陈志刚,王正洪.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6,(1).

[2] 鼓志广,杨大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8).

[3]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4] 柳秉毅,徐锦康.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学报,2005,(12).

[5] 田慧云,张娟.论高校实践教学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6,(4).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