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文化讲坛>>正文内容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工程文化现状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0日    点击数:

文化是一个由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文化样式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文化内容与文化载体的有机统一,是一定文化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工程文化是社会环境、工程活动过程以及参与者相互作用下的复杂总体,是工程组织文化与工程物质实体表现出来的文化要素的复合体。文化不游离于人类历史之外,而是基于世界历史之中。黑龙江省是全国仅有的几个工程大省之一,工程活动极为频繁,加强工程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导向作用,不仅有助于降低工程事故发生,更有助于提升工程综合效益,促进物质社会的飞速发展。

  • 问题的缘起

2003年8月3日,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方略。时至今日,七个年头转瞬即逝,七年间东三省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境遇:振兴、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当初沿海地区的开发速度。这其中存在着政策、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原因,但更为深层次的则是文化因素。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中期,正在进行着现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黑龙江省则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活动和工程建设较其他省份更为频繁。伴随着大量工程的上马,工程事故、工程与社会与文化不和谐现象频发。这在表面上看是技术上的问题,其实更深层的则是文化上的问题。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需要振兴的不仅仅是物质、技术,更主要的是需要打造出与老工业基地相适应的文化氛围。诸如上海在发展商业经济的同时形成了商业文化气息;海南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形成了旅游文化氛围。黑龙江省在振兴工业的同时需要的是较为浓厚的工业氛围和工程文化,这种工程文化氛围有利于工程思维和工程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工程思维和工程习惯一旦养成,就意味着工程活动内在约束力的形成,工程就会理性、规范、和谐发展,工业大省的真正振兴就指日可待了。

虽然黑龙江省是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基地,但是从地方领导到普通百姓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追求、打造一种与上海、海南相类似的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却忽略了本省的工程本质,忽视了工程文化的建设。上海是商业城市,所以它打造了与之对应的商业文化;海南是旅游省份,所以它打造了旅游文化。而黑龙江省却是工业大省,黑龙江省需要的是与工业相对应的工程文化,而不是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否则就会出现本(工业为主)末(商业、旅游为辅)倒置,导致文化建设与主体特征的不符、错位。

即,黑龙江省的工业振兴需要进行工程文化研究,黑龙江省的主流文化应该是工程文化,而商业文化和旅游文化只能作为亚文化存在。

二、黑龙江省工程文化现状分析

如前所述,在工程活动高度发达的今天,反思工程的重要性骤然凸显,工程文化研究已迫在眉睫。然而在工程活动频繁的黑龙江省,工程文化研究却相对滞后,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工程文化建设也远远没有落到实处,工程大省并没有形成全民共识的工程理念和工程意识。从黑龙江的地域视角出发,工程文化可分为面向历史的存留下来的历史工程文化和面向未来的当代工程文化。

1.历史工程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工程文化遗产具有着历史文化价值、再生价值和综合增值价值等重要作用。在工程遗产区域中,虽然某些原来的生产功能已经消失,但它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甚至美学价值,却会伴随着社会变迁、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突出,有形的物质形态升华为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图腾,成为人们怀念历史、感悟人生的现实媒介,满足着人类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工程遗产实现了意义上的嬗变。这种在特定的工程遗产公共空间中创造出来的特殊的城市文化,对于内塑城市凝聚力,缔造区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德国的鲁尔、英国的利物浦、美国的西雅图等,均表现出感召全球的永恒魅力。

虽与德国鲁尔、英国利物浦等世界知名工业区无法媲美,但作为工业大省的黑龙江也有着悠久的工业、工程传承:早在19世纪末20世初,哈尔滨就建立了以酿酒、制粉、制油等为主的工业基础,建国后开发、筹建的国宝级的大庆石油、哈尔滨的“三大动力”、“哈飞”、齐齐哈尔的机械制造等工程活动名噪一时,直至今日仍然是国家工业建设的坚强后盾。这些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积淀了太多的人文情愫,形成了悠久的工程文化。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和技术升级,许多弃用的设备和厂房等工程活动遗产并未很好的得以保护:2006年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中,黑龙江的工业企业榜上无名。这其中可能有着许多客观原因,但是黑龙江省多数企业主观上缺乏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却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5月黑龙江省旅游局向哈市8家大型企业发出工业旅游邀请,仅有1家参加会议。大型企业的这种只重视生产功能忽视企业的城市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潜意识,成为目前黑龙江省工程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艰难、步履迟缓的重要原因。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退出中心城区,向城市边缘地带搬迁,越来越多的老厂区、机械、工具等面临拆迁、改造,在哈尔滨已实现搬迁的50余户工业企业中,仅有1/5左右企业的部分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许多辉煌一时的、影响几代人的大型工程图腾已经消失,只能存在于资料图片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越是落后地区越不想看到陈旧的器物,更期望崭新的工程表征,因此执政者受此地域文化的影响,往往把老的旧的工程成果看作是陈腐的表现,把它们视为落后的铁证,忽略了人们本质上固有的对历史怀念和崇敬的心理情结。相对来说,黑龙江省拥有着比较传统的社会发展体系,因此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会更大,尤其是在对历史工程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其实那些承载着工业文明的工业遗物和工程成果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淀成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世界诸多曾经著名的工业区随着技术的更新设备的更替,都以把原来的老厂房、老设备保护起来作为工业文明的遗产加以展示,借以塑造该地区强大的工程文化,从而促进该地区有着更为强大工程成果的出现,比如鲁尔、利物浦。因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保护工业遗产,不仅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而且还是工业大省留住它特有的丰厚历史底蕴的需要,为黑龙江省未来的工业发展带来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理性思考和启示。

2.当代工程文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马克思在谈及工业社会和工业成果的时候,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工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工程产品,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特定时期的对象存在,展现的是人的审美文化,是该时代人的文化心理的外化肯定。其实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物质产品积淀人类精神,同时人类的文化心理也要随着工业活动、工程产品的发展而改变,新的文化心理必然转化为新的工程创造,对新的工程创造起到指引和规划的反作用。联想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们必须看到“老工业”背后“老文化心理”的如影相伴。如前所述,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虽然存在着政策、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的阻碍,但是这种与“老工业”如影相随的“老文化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才是遏制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真正阻力。

工程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工程文化心理的物化,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需要与世界接轨的崭新的工程文化理念,不再需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老工业文化心理”和“老工程技术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只有树立起与世界市场对等的文化理念、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才可能真正的提上日程。从物质层面看,黑龙江省诸多工程企业拥有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型设备,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在工程企业中所占比例份额不是很高;从文化层面看,即便是部分生产线引进了世界级别的先进设备,但是生产人员却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文化和技术水平,先进的设备生产出来的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水准就会大打折扣。老工业基地振兴遭遇的困境,从物质层面上看是工业生产自身的问题,从文化层面上看则是以工业文化、工程文化落后显现的科技、管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文化落后。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植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哈飞”“哈电”等大型国有企业开始注重先进设备引进、高尖端技术人才培养和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从大工程观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工业基地而言,企业与城市、企业与教育、企业与社区是融为一体的,企业除了肩负生产功能之外还具备社会功能,而社会要为企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外在条件,这包括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在文化氛围需求。总之,首先,企业文化、企业先进技术理念不应该只停留在企业管理层,应该走向所有在职、不在职的企业员工;其次,企业文化、企业先进技术理念应该与城市文化、城市理念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大型工程活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诸如鲁尔、曼彻斯特一样的世界工业名城。参考文献:

[1]肖峰.从魁北克大桥垮塌的文化成因看工程文化的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5):12-17.

[2]邵龙,赵晓龙.论工业技术景观的价值重塑[J].工程研究,2009(12):327-335.

[3]段瑞钰,王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美]塞维斯.文化进化论[M].黄宝玮,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测绘工程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构建具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