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文化讲坛>>正文内容
大学精神:大学和大学人的守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点击数:

“在动荡的世界里,除了大学,在哪里能够产生理论,在哪里能够分析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哪里能够理论联系事实,在哪里能够传授知识而不顾是否受到欢迎,在哪里能够培养探索和讲授真理的人,在哪里根据我们的意愿改造世界的任务可以尽可能地赋予有意识、有目的的和不考虑自身后果的思想者呢?人类的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可与大学相比的机构。”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的这段话,既深刻道出大学特殊的社会使命,又展示出大学独特的精神底蕴和文化品格。

一段时期以来,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这些话题倍受关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方略后,更是格外引人瞩目。大学精神属于大学文化范畴,是大学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既是大学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更是大学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学精神的养成,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成。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精神是大学价值得以实现的支撑,是大学文化品位的本源。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认同,从根本上说是对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办学成效等的肯定,而这些无不以大学精神为基础和引领。

大学精神应体现为“坚守”。20世纪初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宗旨既定,自趋正轨。”所谓“抱定宗旨”,即应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坚忍不拔地追求学问。学生需要有如此的坚守精神,作为他们成长的引路人的教师,又何尝不需要如此?

大学精神应体现为“崇高”。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提出,“大学的重要,不在于其存在,而在其学术之生命与精神。其生命表现于所有的教学工作、研究工作,以及师生之种种高尚活动;其精神,内则表现于教学之成绩,钻研结果及夫德行之砥砺,外则表现于师生对社会之影响,校友对社会国家服务之努力。”战火烽烟中的西南联合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其为国家和社会的担当、尽责,已生动验证,崇高的价值追求之于大学,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而无论是追求道德的崇高还是知识的崇高,对大学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砺。

大学精神应体现为“创新”。 2005年3月29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最后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一些观点。他讲到,“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这一点”是什么呢?“即人才培养问题。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钱老当年在此读书)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特别强调,“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二者相互依托、提升和共同升华。大学文化可以以人为的力量去建设培育;大学精神更是一种内在的、无法触摸却作用无穷的力量。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顺其自然。相反,培育和塑造大学精神是所有大学、所有大学人坚持不懈的事业。在60载的办学历史中,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也始终挖掘历代师生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并通过总结、凝练和提升,逐步形成工程学院人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工程学院特有的精神品格,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有学者指出,高楼大厦是大学之“形”,一流名师是大学之“实”,而优良的大学精神乃是大学之“神”;不但要“名副其实”,更要“神形兼备”。作为我们这样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在“大楼”和“大师”的完备上,还需要一个过程的积淀,但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上,我们却可以迈出坚定的步伐,充满信心地前行。我们也坚信,当我们的大学精神内涵越丰富、越稳定时,我们的大学,也将因此获得越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工科院校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下一篇: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