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

图片
内容页面

市科技局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提升创新浓度

发布日期:2024-10-22  来源:淮安市科学技术局  字号:[ ]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中力量优环境、强主体、建平台、促协同,大力提升制造业创新创造能力,持续引领企业向产业链核心拓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企业集群不断壮大、项目招引不断加强的良好局面,为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建强科技创新支撑。

  如今,随着一项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个个新成果的接连涌现,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成为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高位统筹 以创新政策催化成果“落地生根”

  新的体制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强磁场”和“加速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推动、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建设科教产业园全市“创新之核”的意见》。市科技局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推动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机构职能等改革,引导县区出台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行动方案,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支持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我们将坚定不移‘吃改革饭’,勇做改革‘闯将’,推进先行试点、先验示范,不断激发改革强劲动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青表示。

  在此背景下,市科技局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各项部署,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优化基础研究项目体系,探索实行科研类单位企业化管理,建立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一体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数字平台赋能创新主体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飞地孵化+本地转化”推进协同创新、科技金融赋能创新提速等改革试点,争取“苏北创新引擎计划”省级试点。全面推广科技招商评价体系先进经验,加快推广淮阴工学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项目资金管理体系改革,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技管理权限向基层赋权,探索制定创新容错负面清单。

点燃引擎 以主体培育激活企业“一池春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为强化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市科技局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协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实施科技助企“1+3”工作机制,将千余家科技型企业纳入服务网格。开展淮安市级创新型领军企业评选,73家企业获评市级以上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展高企培育攻坚专项行动,探索实施高企培育挂钩服务、申报预评审等五项机制,高企申报通过率保持年均65%以上,常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有效期内高企数达768家,连续三年增幅在15%以上。

  出台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制度,率先实行研发准备金制度,创新启动研发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五大系统工程”,实行“四项机制”,建立“两库三清单”,认定一批研发贯标示范企业,实现“一年奠基础,两年清末位,三年上台阶”,2023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0%以上。

  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实施规上高企研发机构“清零”行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2%。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江苏视科新材料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点9个,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47家、其中省级110家。推动产学研项目清单化管理,帮助企业对接技术需求121项,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05.03亿元,同比增长31.19%。

提升能级 以创新平台提供科创“硬核支撑”

  高层次平台载体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市科技局围绕“一核一廊三区多点”创新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使其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增长极。

  重点打造科教产业园“创新之核”,编制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探索面向科技产业园设立重点计划专项,加大驻淮高校和大院名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引导力度。推动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合作,布局建设淮安市产研院,服务柴米河、正大清江、三联新材料建设联合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淮安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中关村硬创空间淮安创新港等一批合作创新平台加速落地。

  此外,市科技局倡导区域性科技创新合作,建立“企业在淮、研发在宁”的创新飞地共建机制,建成盱眙宁淮科创走廊软件基地、金湖(南京)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科创飞地,加速推动两地产业、人才“双循环”。

  为促进科创载体提档升级,市科技局制定印发科创综合体(科技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工作指引,完善科创载体绩效评价机制,成立淮安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链式孵化生态体系。目前,全市市级备案科创综合体20个,布局建设10家科创载体标杆;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7个,其中国家级3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其中国家级2个;获批省级以上星创天地9个,其中国家级5个。

  如今,一个个活力迸发的科创平台载体在淮安拔节生长、蓬勃壮大,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融通产业 以科技招商锻造发展“动力引擎”

  科技招商是培育未来新增长点、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科技局围绕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的功能定位,强化项目撬动,推动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支撑优势产业未来化,引领未来技术产业化。

  市科技局推动科技招商纳入考核体系,将新招引科技项目、新竣工高科技工业项目纳入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综合考核,树立新招引科技项目“重知识产权轻资产”的评价导向,引导县区聚焦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开展科技项目招引,科技招商评价体系获全省试点推广。组建科技招商局,开展“2+9+N”科技招商活动,上半年新招引高科技项目261个,同比增长89.13%。高水平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探索组织高校专场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超300个。成立人才专班,指导2名创业领军人才进入科技部答辩,帮助21人申报国家HJ人才计划,位居苏北第二。服务10亿元新能源储能项目和5亿元石油机械高压阀门项目顺利开工。

  市科技局还聚焦全市“7+3”先进制造业集群,鼓励企业参与“智改数转”“双碳经济”等,完善市级科技攻关机制,设立科技重大专项,统筹“揭榜挂帅”“赛马”新兴项目组织形式,每年服务企业争取省以上专项科技扶持资金近亿元。2023年,帮助企业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前瞻性项目等,实现近三年零的突破。

  “全市科技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全会精神,牢牢抓住省委全会提出的‘助力提高苏中苏北地区创新浓度’机遇,落实市委全会提出的‘成为生力军必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浓度,增强引领驱动力’部署要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浓度,在聚力建强全市‘五大支撑’上实干争先走前列,在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上实干争先走前列,在全市努力成为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生力军上实干争先走前列。”胡长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