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学校首页>> 媒体报道>>正文内容
【黑龙江日报】根植沃土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5日       来源:

 □本报记者 韩雪

舞台的灯光聚焦在一支来自中国的大学生街舞啦啦操团队,他们身着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服饰,将京剧武行的招式与街舞的动感完美融合,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造型都传递着中国大学生的自信与活力——这是5月2日,美国奥兰多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上的一幕,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70余个国家的啦啦操运动员,情不自禁地为这群来自中国的大学生选手鼓掌、喝彩。

他们不是一支专业学习体育舞蹈的团队,而是来自黑龙江工程学院机电工程、汽车工程等专业的工科学生。近年来,该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大实践育人平台,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还注重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工程文化教育实践平台

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工程师”

优秀的人才需要根植于多姿多彩的实践沃土。

近年来,学校开设了《建筑与环境》、《交通文化》等多门工程文化选修课,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工程文化选修课课堂上,能容纳150人的教室常常座无虚席。

“为何不同工程师建设的‘工程’,有的是恢弘的宜用的,有的却是丑陋的甚至危险的?”校长张洪田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认识到,创新型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文学、艺术、美学、法律、哲学等方面的素养,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自觉地融入人文关怀、环境因素、文化内涵,甚至是职业理想。

除了课堂教育,学校还为学生们创造了充满浓郁工程文化氛围的第二课堂,将每年第二个季度设立为“工程文化活动季”,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开展了“龙建杯”校园科技(工程)文化系列活动、“徕卡杯”测绘技能大赛、“宇通重工杯”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型校园科技文化系列活动。“工程文化活动季”期间,学校集中开展的工程文化类活动多达数十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加强自身实践能力,提升工程文化素养的需求。

“创业、创新”实践平台

让梦想照亮现实

今年,一个虚拟平台“致用学院”即将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成立。“致用学院”将通过建立拓展学习、研究及竞赛、创业园、国际交流等四类平台,为那些学有余力,怀揣“创业创新”梦想的学生们找到“梦想照亮现实”的快捷通道。

艺术与设计系的学生李大鹏与韩天明在毕业之前就成功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公司开张首月实现了盈利10万元的业绩,成为学生创业的典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刘中玉、付强等几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作品《维真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奖牌;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大学生组成的“睿龙科技”节油车队,自主研制出了“喝”1升汽油就能跑321公里的节油车,在第四届中国本田节油汽车竞技大赛上囊括了多项大奖。

张洪田告诉记者,早在“致用学院”之前,学校就已为学生们搭建了很好的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在政策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倾斜和支持,使学生们创业有激情,创新有思路,同时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或在国际国内赛事上崭露头角。

社会实践平台

让我们更有责任感

近年来,该校在艺术与设计系通过探索“工作室”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创立了环境艺术工作室、动漫工作室、漆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和立体造型工作室等5个专业工作室和肖禹蓁工作室。工作室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企业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提供了平台,同时通过参与社会工程设计,使大学生们走出“象牙塔”,与社会需求对接。到目前,学校漆画工作室教师和学生的漆画作品已获得多项国内大奖,作品被广州美术馆、厦门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漆画作品《黄金大道》荣获上海世博会美术展优秀奖作品,被上海慈善基金会收藏。由于成绩突出,学校的工作室引起省内外美术界和收藏界广泛关注,黑龙江美术家协会授予学校“漆画基地”称号。

为使学生充分了解社情民意,感受时代变迁。今年,该校还组织了包括“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团、“十二五”规划宣讲服务团、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大学生科技兴农服务团、大学生文化宣传服务团等五类服务团队,学生可以结合所学专业特点,深入到企业、农村、矿区、林区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今年,刚刚参加了社会服务队的测绘工程学院学生小王高兴地对记者说:“我愿意到社会的大课堂去经风雨、见识世面,检验知识,锻炼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