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网>> 国防教育>>正文内容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何以能无敌于天下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    点击数:

 

董保存个人资料: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出版社名编辑,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的专家。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20多部,300多万字。2000年出版四卷本文集《授衔怀仁堂》、《走上天安门》、《风起钓鱼台》、《重返井冈山》。《毛泽东与蒙哥马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传记作家。2008年被评为名编辑。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何以能无敌于天下

    当年英军元帅蒙哥马利到中国访问的时候,他曾经说过。所谓军队:第一不要和中国的陆军作战;第二,不要进攻莫斯科。实际上这就是说我们这支军队有着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其实中国共产党从开始创立这支人民军队的时候,就已经把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问题放在了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讲,首先是我们这支军队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这支持军队无论是从八一南昌起义,从秋收起义,还是从广州起义等等,一系列的起义创建了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这支军队的成员,组成这些的最基本的元素,也就是士兵,他们的来源无非是从两个方面来的。

    其实这个题目主要是讲我们人民军队的兵员问题。人民军队的兵员问题是我们讲的战斗力问题。我们说一支军队要无敌于天下,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第一要有指挥的正确,第二要有战士的勇敢,这两条缺一不可。

    我们今天主要讲士兵的问题,讲兵员的问题。怎么样让我们的士兵勇敢?我们经常说我们要有一往无前的气概,要有战胜一切敌人的勇气,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甚至是前几年的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和我们出版的小说《亮剑》,所谓的“亮剑”精神,实际上都是说的这个问题。

    怎么样才使我们的士兵个个勇敢顽强?其实这是各级指挥员一直考虑得问题也是我们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第一因素是人,首先就是士兵。我们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我们的兵员,我们的士兵,首先讲清楚他是从哪里来的。

    大家都知道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所谓共产党领导的“八大起义”、“十大起义”,这些起义就造就了我们这支军队最基础的力量是什么?最基础的力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当时起义的革命军,就是那个时候所谓的国民党军;再有一个就是所谓的农民起义的队伍。主要来自于这两个方面。工人赤卫队也好,他们组成了我们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基础兵员。这个基础兵员,本身它具有很多优点,同时它也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这两种力量都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农军,农民起义、秋收起义当然是农民起义了,无论是秋收起义,还是其他的农民起义的队伍,他们进入到我们的队伍以后也带来了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巩固队伍。特别是我们初创时期,发生了很多的很有意思的事情。当年我跟随肖克将军到湘南起义60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他曾经给我讲起,当时湘南的农军,也就是后来上井冈山的所谓的朱毛会师,它是讲的朱德率领湘南起义的部队和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在井冈山回会师这个期间,后来所谓的29团、30团,实际上都是湘南农民的队伍。肖克上将当时是我们这支队伍里的一个副连长,经历井冈山八月失败的时候,这个队伍就发生了大量的“发妖疯”的活动,“发妖疯”这个妖字,到我目前为止,我反复地去问也没有考证清楚到底是妖魔鬼怪“妖”,还是谣言的“谣”,反正就叫“发妖疯”。他说那个时候“发妖疯”非常的厉害,经常是有时候晚上突然有一个人在那里喊,“跑啊”,一下整个一个房子里的队伍,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就跑光了。这种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叫非战斗减员。

    大家都知道,特别是我们这支军队初创时期,各种各样的艰苦困难的条件,就造成了部队的一种是战斗减员,一种是非战斗减员。

    非战斗减员当时的情况非常的严重,他曾经讲,在所谓的八月败,就是红军的队伍离开井冈山向湘南发展。后来毛主席去迎接湘南的队伍回来,在这个路上,他所在的红29团的部队基本上都跑光了。他的连队当时没有跑,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有人在那儿“发妖疯”的时候,萧克将军当时拿了一根棍子,站在门口,大吼一声,“谁也不许动!”。他自己就说,当时我没有想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只是觉得队伍不能散,所以就留在了这个地方,留下了红29团唯一的连队。这就足以说明在红军初创时期,它的队伍的巩固、兵员的巩固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另外,咱们从起义的部队里面,从旧军队过来的无论是长官还是士兵,到了我们这支队伍以后,同样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刚才我们说到的,战斗减员,也有非战斗减员。在这些人当中,在这些队伍当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旧军队当中的军阀作风问题,还有肉刑问题等一些事情。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妨说到,我们在古田会议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对我们后来成为共和国上将的郭天民同志的一段话。当时在开会讨论的时候说到当时我们军队里面有体罚战士、打骂战士,甚至有其它更严重的枪毙炮兵等等事情。毛主席当时用开玩笑的口气,且是很严肃地问,我们当时是三纵队下面的一个大队的大队长郭天民同志。说天民同志,人们叫你郭铁将,你现在还打兵吗?这个是当时给郭天民起的外号。为什么?因为郭天民同志后来自己也说过,由于他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他在旧军队里带兵的时候,就曾经有很多体罚战士的行为,再加上当时的条件艰苦,我们部队的战斗力确实也有问题。他带兵的时候,他对有的士兵,在突然情况来临的时候,表现的不佳,他就采取了一些非常粗暴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士兵。甚至有一个班长开小差跑掉了,还留下一张条子,这张条子说:“我不是怕死,而不是怕挨打。”这个事情在郭天民同志那里,当时郭天民认为“不打不成兵”,因为不打他怎么能跟着我好好打仗呢? 我在前面冲,他在后面跑了怎么行呢?在这样的状态下,实际上这是旧军队所带来的这这样一些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的时候,其中一个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讨论、在谈这个问题。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郭天民同志被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的一段话,讲的他心服口服。他后来自己曾经说,毛主席当时跟我谈话,跟我说:兵靠打是不行的,要感情带兵才能够把这个兵带好,才能够让他真心实意地跟你去打仗,跟你去消灭敌人。郭天民同志后来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他说这个事情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刚才我们说到的无论是萧克同志讲到的农军队伍的巩固问题,还是刚才说到的过郭天民同志(上将)对待部队里边有些士兵的态度问题,这实际上都是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这个队伍怎么样把它巩固起来,怎么样让我们士兵的战斗力,能够真正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队伍。

    我们所有讲到的这些,是说我们在当时红军初创时期,我们人民军队初创时期,我们党怎么样在一步一步摸索我们的兵员问题怎么解决。

    下面我们就说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这支部队,我们兵员都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战斗力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其实说到兵员问题,我们这里不妨讲有这样四种情况。

    红军时期也好,抗日战争时期也好,解放战争时期也好,所谓的红军的兵员,无非有四种情况来保证我们有足够的兵员。

    我记得当年我在参加《谭震林传》写作的过程当中,当时的王必成同志和江渭清同志,他们曾经给我讲起当年那个时候,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补兵,有时候仗打的很大,一场仗打下来,有的时候一个团只能剩两个连、三个连这样一种情况。兵员补充就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红军初创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为了解决兵员的问题,我们的党、我们的领导同志是煞费苦心,想了很多的办法来解决兵员问题。

    兵员的第一个来源,首先就是动员我们的贫苦人民参军。这里我不妨多说一句,我们有一批文学作品都说到,我们当时有一帮泥腿子进入到革命队伍当中来了,这是不错的,确实是这样。所谓的动员人民参军、动员青年参军,这是一个极其艰难,也极其难做的一项工作。尤其那个时候,特别是红军时期,每一个根据地,他的兵员来源都不一样。有的地方群众基础非常好,还有的地方特别的贫穷,有的人当兵吃粮的观念下,我们去动员他参军,相对来说比较好动员。如果你这支队伍真正让他去参军,让他能看到实际的利益,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根据地情况就好办一些。

    比如,在湘鄂西根据地当年流传一句话:“有贺不倒,无段不胜”。什么意思?“有贺不倒”,就是有贺龙这面旗帜这个地方就不会倒;“无段不胜”,就讲的常胜将军段德昌,就是我们36位军事家段德昌同志。段德昌同志大家都知道,他是后来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烈士证书第一个就是发的段德昌同志。段德昌同志在湘鄂西,在红二方面军那个时候都讲段德昌同志叫无段不胜。段德昌同志在这个地方,他扩大兵员那是相当有办法的,而且那个地方的群众基础比较好。他那个时候曾经在湘鄂西一代流传那样一句话,“杀我一千只要一天,杀我一万只要一转”。什么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红军队伍被敌人杀掉一千人的时候,只要一天我们的段德昌同志就可以在湘鄂西还拉起一千人的队伍。这句话虽然有所夸张,但是也足以说明当时在湘鄂西这个地方,他们在扩大我们的战斗力队伍,扩大我们的红军队伍,他们做的是相当成功的。

    当然,有的地方扩红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在中央苏区,那个时候,在江西、福建、闽西一代扩红,有一些特别穷困的老百姓,有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参加我们的队伍。还有一部分就是小康的、能够自给自足的人,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们说到这样的人,你要动员他来参军很困难。还有一些人你动员更困难。为什么呢?本身他自己条件比较好,他非常富裕,你说动员他去参加你的队伍,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就掉了。大概在两三年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曾经还出版过一部长长篇小说,江西有作家写的《红翻天》。这个小说里面就专门写了我们当时怎么扩红,怎么样在农村地区去扩大我们的红军队伍。那种工作的之艰难远远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在这个扩红的过程当中,我们部队里面有宣传队。其实就在我们看古田会议决议的时候,你会看到那里面有宣传队的说法。宣传队干什么呢?这个宣传队除了宣传我们当时的红军、我们党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宣传让那些青年人怎么样走进我们的队伍中来,所以宣传队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也是扩红。把当时那个时候扩大我们的队伍,增加我们的兵员,增加我们的战斗力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这是在各个苏区的有关情况,情况不一样。

    在扩日战争时期,扩红或者说扩大我们的队伍,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日本鬼子入侵,日本人在全国各地的烧杀抢掠,日本人的种种暴行,就让我们的老百姓都看到了,如果我们不拿起枪来,不保护自己的亲人、保护自己的财产,我们这些东西都会被日本人掠夺,或者说被日本人杀掉,所以就要拿起武器来。这个时候,我们当时在各个根据地,我们做动员青年参加我们的队伍做的相当的成功,而且这个时候就有了那些话,叫做“父送子,妻送郎,母亲送儿上战场”。在我们河北省平山这一带,有一位子弟兵的母亲陇贯秀,这位老妈妈动员了很多人走上了我们革命的队伍。在抗日战争扩大我们队伍这方面,应该说我们党、我们军队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我们说第一种形势是动员这些农民参军,动员青年参加我们的队伍。在一些老的解放区、老的根据地,曾经就形成了实际上是一种志愿兵的制度,这种制度应该说无论是它的建立,还是后来让这种制度有所发展我们都做了不少的努力。

    下面我就说第二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动员他们参军,第二种形式就是地方武装升级。

    这种地方武装升级,大家看很多文学作品都会看到,有的地方会有游击队,有大区小队、县大队等等这样的武装,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通过我们对这些武装的各个方面的提高,甚至是改造,让这些队伍能够成为我们的独立部队,这样也是扩大兵员,提高我们部队战斗力的一个形式。

    在这些方面,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地方部队,后来编为我们正规部队,编为我们主力部队的,应该说做了很多。当然这里也有很多的故事,由于这些部队是从地方到我们主力部队来的,相对来说,它的战斗力、人员素质、兵员素质,和我们老的兵员部队是有差别的。我们这个时候经常讲,那个时候我听老一辈的革命家经常给我讲,其实我们这个部队经常是种子部队。所谓的种子部队就是那些经过长征,经过早年的国内革命战争,经过锻炼、经过考验的这些人。在我们部队里面,他们这些人是我们的骨干,是我们后来说到的所有的,甚至是几个人就可以带出几个队伍来。

    这里,我们不妨说到,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在我们的冀东,冀东大家都知道,当年的120师曾经派了部队到冀东去,它这个地方很快就发展起了不少人。发展起来的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地方武装,把它们编成了我们正经的主力部队,或者说作战部队。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了,那么解放战争时期情况呢,就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过一会再讲。今天我们说第三个兵员的来源方向。

    第三个方向,是来自于俘虏的敌人、投诚的敌人、起义的队伍,甚至改编、收编的这部分人。这部分人说起来也是很复杂,比如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这个时候在东北也好、华北也好,出现了大量这样的队伍。这种队伍司令多于牛毛,这个时候很多这样的队伍,当我们队伍来以后,有这样的队伍他们也在进行着所谓的抗日运动。因为它这些队伍不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也不是我们所谓的无产阶级军队。这些人他们很重要的就是他们自己叫占山为王也好,拉起杆子来就开始进行他们的武装斗争也好。把这些人变成我们的队伍,这是一种极其艰苦,也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改编这样的队伍,无论是在红军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任务。大家都知道,有很多部队就是由这样一步一步编起来的,后来成为我们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这是一批人。

    另外一个就是说到起义。说到起义的队伍,就有了咱们早期说的宁都起义,就是国民党队伍起义。说到后来的还有,我们的起义里面,就说到我们当年的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的刘志丹同志。刘志丹同志当年被称为“兵运王”。所谓“兵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搞士兵运动,就是把敌人的士兵变成我们的士兵叫“兵运”。这和当时的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一样叫“兵运”。刘志丹同志早年在陕西就做了很多的兵运工作,做兵运工作做的非常成功,所以大家惯名叫他“兵运王”。做这样一批队伍,如果把它这个队伍变成我们人民军队,变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队伍,这也是一个极其艰难、极其繁重的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党、我们军队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不少队伍就是这样把它变成无产阶级的队伍。

    除了这些以外,我们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无数次,有的战斗打胜利了,我们会有缴获、有俘虏,很快就用来补充我们的队伍,这在红军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有。在红军时期的补兵,和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补兵,这个方面做的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经验,但是做的更好、更成功就是后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这段经历,我们后边会说的非常的详细。现在我们说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红军时期,我们的队伍改造这样的俘虏兵等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是第三种来源。

    第四种来源,就是我们劝那些曾经离开队伍,后来再动员他们回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这个在不少的单位、不少的方向也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为什么这么说呢?刚才我们说到,在早年的时候,那种非战斗的减员比战斗减员的人数多得多。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问题也严重存在,解放战争时代也有这样,有的人就做了逃兵。在我们的观念里面,逃兵是一个非常贬义的词,在哪种情况下很多人就离开了自己的队伍,就回到家里;或者以请假的名义离开队伍之后就再也不归队了;有的就干脆就跑了,甚至有个别的叫拖枪逃跑了,拖枪逃跑的这些人问题就比较严重一些;还有一些人就是自己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我拉起队伍来自己干了,种种情况。解决我们人民军队兵员问题的时候,动员的这部分人重新回到我们的队伍里,这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也有力量、有力度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人如果当年离开了队伍,现在他又能回到队伍,他的教育和鼓舞是很大的,也足以说明我们的队伍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们这支队伍是能够聚拢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的人和我们一起战斗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的这支队伍,在这四个方面,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以前,通过这四个方面,使我们队伍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不断地成长。

    说到我们兵员制度的时候,我们还必须说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所谓优抚制度。这种优抚制度实际上是解决我们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方面,在这一点上,我们党和政府做的很有经验,也有个别的教训。大家都知道,儿子到前方打仗,如果他的家里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不了,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话,他是不会安心打仗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地方政府,我们党的地方领导机关,就要用很大的精力去做好这些优抚工作。这些优抚工作在战争年代开展的相当成功的例子非常多。

    比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谓的代耕制度,就是说你的儿子走了,你家里地没有人种了,由我们村子里的党支部、村委会安排人给你们家把地种了。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我们党的干部到那些地方去,对那些参加我们队伍的士兵的家属进行慰问,做大量的他们孩子在时应该做的工作。说到现在,甚至还有当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他的战友,或者当地的政府,甚至是有一些年轻人对老人说:我们都是你的儿子,都来为你做他们要做的工作,替他们来尽孝。这样的事情很多,这些事情也为巩固我们的部队,提高我国部队的战斗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是我们讲到的兵员问题其中的一项要说到我们的优抚制度。

    下面我想着重谈一谈,到了解决时期,我们军队的战斗力,我们怎么样解决我们兵员的问题?我们在解决兵员问题当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由于这样一项被称为新式整军运动的出现,给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地提升了。这一点我想在研究党史,甚至对党史、军史略知一二的人可能也会知道,在我们党史、军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新式整军运动。这个新式整军运动,用我们史学家的话来说,是我们军队党的政治工作的一大创举,是提高我们部队战斗力,加速中国人民解决战争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就这个新式整军运动的影响,不仅仅在战争年代起作用,在和平时期、在建国之后,新式的整军的一些方法运用到了我们的部队,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有。

    为什么要把这个事情说的这么重,这么多?我就想要回答我们青年朋友一个问题。当时有不少青年朋友就跟我聊起来,说当时共产党的军队,人没有国民党的军队多,武器装备没有国民党的军队好,寄养各种各样的问题,国民党军队都比我们强,为什么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都打掉了呢?人民的军队战斗力是怎么来的?怎么样这么快、这么迅速地结束了这场解放战争的?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很多人都会想到,都会遇到别人提问的问题。这和所谓的新式整军运动是分不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在我们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解放战争时期从辽沈战役开始,我们部队大兵团作战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不像当年打一个仗规模都很小,打不起大仗来,大规模运动站的出现,就带来了大量的伤亡情况和兵员的缺失情况。兵员的缺失情况就是前面我说到的,当年在华东战场上王必成同志的那个旅就发生了当时的补兵。补兵到上哪去补呢?结果一个胜仗打下来之后,他跟他的领导说,你这次要跟我补多少俘虏兵。什么意思?就是因为由于打大仗,由于这些大的战斗、战役,下来大量的俘虏兵,这些俘虏兵就成了我们兵员的重要来源。这话又得再说开去。为什么?这些人本来是在穿着国民党的军服在位国民党打仗,突然一天他们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兵,这些人很快再把他补到人民军队的队伍里面,这个转变是一个极其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是怎么样那么快的形成了?而且很快地形成了战斗力呢?这也是一个谜,我们要揭开这个谜,就要从新式整军运动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怎么一步一步在全军推开的,把它说清楚,我想这个谜就能够解开了。

    首先说起因是怎么来的?在我这里看到的资料里面,我们好几支部队都搞了“诉苦”和“三查”的活动。在西北野战军的358旅也搞起来了,这个活动后来称为运动的事情。我看了材料,大概的起因应该从西北野战军两次打榆林打不下来这个事情说起。当年彭德怀率领我们的野战军两次打榆林,结果都失败了。失败(失利)之后,他的将领都在考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榆林是一个非常难打地方,我们为什么没有打下来呢?这是什么问题呢?当时358旅是作为进攻榆林的主要部队之一,他们358旅的领导,无论是旅长黄新廷,还是政委余秋里,他们都在反复地问自己,问自己周围的人,我们为什么两次都失利了呢?他们就到部队里去做非常深入的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过程当中,余秋里同志在715团就跟干部战士座谈。这个时候有人说了我们打不下来,一个是由于我们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不知道敌人有这那么强的力量,所以我们没有打下来;也有人说我们准备的很仓促,没有能够进行充分地战斗准备,所以没有打好;还有人说由于马鸿逵这些人来的太快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撤了,如何如何。大家觉得这都是原因,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715团非常深入的座谈会上,余秋里这个时候就听到有的同志就说了,打仗主要是靠我们的战斗力了,我们的战斗力强不强,为什么战斗力不强?为什么意志不坚决?这个问题就比较明显地摆在大家面前了。这个时候有人就提出来了,说你看看,打仗是要靠兵,你看看我们的兵都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呢?

    这个时候余秋里就说了,我刚才在草场上看到你们集合,一看黄呼呼一片。黄呼呼一片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国民党军穿的是黄衣服,整个一看全都是穿的黄衣服,就觉得我这个部队怎么都是国民党的兵了呢?他就问当时在场的其他的干部,你们这个地方的俘虏兵到底占的比例是多少?有的人说70%,有的人说不止,要占80%。你想一个连队的士兵80%都是国民党的俘虏兵了。这些国民党的俘虏兵,俘虏到我们这个队伍以后,有的时候这个仗打的非常激烈,而且仗打的非常紧、非常多的战斗,一个接一个的时候,一开始这些俘虏兵来的之后,还进行一点整训,哪怕把这些人到类似办的教导队这样的单位去,进行一次所谓的整顿、训练,包括进行政治教育,整顿一下之后,马上就把他们编到一团一营一连,编到二团二营二连,就这样把这些俘虏兵就分了,所谓的分兵,把这些人分去了。到了后来,由于战斗越来越频繁,就没有来得及,他今天还是穿国民党的衣服,到明天就要上去打仗了,打仗的时候甚至有的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换。他们西北野战军当时有的甚至就是换一顶帽子,然后其他的还是穿着国民党的军军服,这样就上前线了。在这种情况下,余秋里又认真地问他们,那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你们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问题。这是解决我们部队战斗力,解决我们部队作战第一单元、最小单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战斗力是解决不料的,战斗力问题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他们就想办法,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余秋里同志,他就想到了他们这个团有一个营里面的教导员,这个教导员曾经有过一个经验,就是怎么样对待俘虏的战士?他就是用我们人民军队的那一套,所谓军兵一致,官长和士兵怎么样能够成为同志加兄弟。用这些东西来感动我们这些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当时这个名称就叫解放战士。这些解放战士到了部队以后,这位营的教导员,他叫夏伟,夏伟在行军途中,让他们这些干部还有我们的党员,帮他们背包,甚至是一个人身上背两支枪,本来这支枪应该是解放战士背的,由我们我们的干部,或者我们的骨干来替他们背,到这个地方以后,帮他们烧洗脚水,甚至是拿针帮他们挑到脚上的泡,等等这些事情。让这些士兵感到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和国民党领导的部队是不一样的。他们甚至有的解放战士跟教导员讲,我真的不知道这边是这个样子,那边和这里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个对余秋里有所启发。他在这个问题上就和他们的旅长黄新廷同志,两个人商量,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冬季整训的时间,在我们旅的范围之内搞一种两种军队对比的活动,甚至搞一搞忆苦的活动,他们就在714团进行试点,就搞这么一个活动。在搞这个活动过程当中,所用的这些东西,他们有一句话就是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就是“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当他们开始搞这个运动的时候,也并没有想搞这么大,就是要解决我们的战斗力问题,就是要解决怎么样让解放战士真正成为我们一往无前的无产阶级战士,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开始进行诉苦活动。诉苦的活动当中出现了好几个典型,他们其中有一个典型非常有意义,彭德怀同志都记忆深刻。彭德怀同志在《彭德怀自述》里面,曾经记了这么一段,我不妨在这里跟大家说一说。在《彭德怀自述》其中有一段,这是当年彭老总关起来之后,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彭德怀自述》。他在这一段里面讲到新式整军的时候,就讲到了我刚才准备说的那个例子。他这么说的:我在西北战场上,取得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新式整军。这是我们澎老总自己说的。1947年12月,撤围榆林撤下来之后进行整训,中纵队的358团有一名四川人是俘虏来的。深夜一个人在野地里,写着他母亲的牌位,哭诉他母亲是怎么惨死的,仇恨国民党和当地的恶霸地主,他参加的人民解放军以后,要怎么样为母亲报仇,一个连队的指导员在旁边悄悄地听着。是这一段事情,这个战士叫路新理,应该说这个事情对彭老总的记忆深刻,在文化大革命最艰苦、最困难的情况下,他还记得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人的出生地他可能记错了,他是出生于山东的曹县,而彭老总记成四川人了。但是他又不是在曹县当的兵。这个事情说来就有意思。

    开始诉苦之后的一天晚上,这个路新理,晚上10点来钟的时候,他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就往外走。因为路新理在解放战士里面表现的非常差,不是一般的差,到什么程度呢?给他发咱们解放军的帽子,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多的衣服,他把帽子拿下来以后,甩在地上拿踩,甚至发了两张当年边区的纸币,他把那个纸币撕掉,他说这有什么用,废纸。甚至他再后来的一次战争当中,又有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兵。他跟国民党兵说,你手里拿的是烧火棍吗?你干吗不打就投降了呢?就要这样一个兵,所以当时那些干部都认为这是一个螺壳兵,比较糟糕。而且这个家伙晚上出去要干什么呢?会不会是逃跑呢?

    指导员就悄悄跟他走出去,走到离开他们驻地有一里地的地方,到了一个土坎面前,只见他蹲在这个地方,从怀里掏出来一个东西,就跪在那个地方开始说话。说的是什么呢?他在跟他母亲在说,他掏出来的东西是他母亲的牌位,在这个地方向他母亲哭诉他的种种委屈、冤枉等等事情。越说越激动,他说着说着就掉眼泪了。他讲的是他的父亲被活活累死之后,他的母亲带着他和他的妹妹离开他的老家,从山东到了山西的夏县,在山西给人家晒盐,在晒盐的过程当中,他的脚被盐卤腐蚀了,都已经烂了,他疼痛难忍,但是每天必须要去,要不然就没有饭吃。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母亲就死在了山西的夏县,死在这个地方以后,没有钱来埋他的母亲,还是跟他在一块的逃荒的那些人,到这个地方以后给他找了一个东西把他母亲埋了。埋了以后,他和他的妹妹在这个地方,应该说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时候,被国民党抓兵给抓走了,他的的妹妹到现在是死是活他不知道。所以当开始进行诉苦活动的时候,他就觉得他平时由于在解放战士当中,他的表示是非常差的,他担心他的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别人会大家不光不理解,甚至还会有人骂他,他就晚上到这个地方去哭诉。当他讲到他特别苦难的青少年时期的时候,他的指导员,就是咱们的指导员,咱们的当党支部书记,也沟起了自己非常苦难的童年的经历,指导员就扑上去,两个人抱在一块起就哭起来了。 指导员就跟他讲,这没有关系,你就到大会上去讲。第二天路新理到大会上痛诉了他自己的苦难家史,也同时控诉了在国民党军队里面受到的官长的欺压。他讲完之后,整个的台上台下一片的口号声。而且路新理在那天表示说:我现在已经明白了,我到这支军队来,这支军队是为我们老百姓谋利益的,我在这个军队里面好好打仗,是为我的亲人报仇,是为我的妹妹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我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找到我的妹妹,如何如何。 路新理的事情,他的诉苦活动,在部队里面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和他差不多的,就是在国民党军队里面解放到我们队伍里面的很多士兵,也都上台进行诉苦活动。通过诉苦,余秋里这些人,他们就说诉苦和三查结合起来,同时余秋里同志又把另外的两个团,715、716团,716团的团政委是当时做过我们总政秘书长的栗光祥同志。716团它也有典型,他甚至创造了更有意思的事情,采取算帐的办法。由于我们的这些战士,无论是从我们老解放区来的老实巴交的农民,还是从国民党队伍里边解放过来的战士,很多人的文化也不高,他们实际上也不知道,也不懂到底剥削和压迫是怎么回事。

    甚至有的人说,地主老财不干活,而且吃香的、喝辣的,还三房四妾。为什么他们能这样,而我们有很多的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多战士是非常模糊的,他们甚至有的人说人家命好,就用这个话说。栗光祥他们就进行了一种算帐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来算帐。比如你付出的劳碌和你得到报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比如你给人家种地是受的是什么剥削,一步步的算来,算的这些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这个军队,我们共产党就是为了要为贫苦大众,为劳动人民,为他们得到他们应得劳动果实。这样一个算帐和前面的诉苦相结合。整个的诉苦运动就开展起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说到我们的彭老总,我们的彭老总对这个事情应该说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当358旅把这样的情况报告给彭老总的时候,彭老总当时把这个简报反复地看了好几遍,就跟当时的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同志讲,我们一定要到这个358旅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因为作为一个指挥员来说,他非常的清楚,我的士兵要要有什么样的士兵,我的士兵怎么样才能够今天是国民党的士兵,明天就能为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去打仗呢?这是他非常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他们就到了358旅,在358旅蹲点,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听他们的诉苦活动,听他们怎么搞三查,怎么查阶级、查斗志,怎么样一步步来做这个事情。做的过程当中,他觉得这办法非常好,而且这个办法为我们的部队,解决我们兵员也好,解决我们的战斗力也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的方法。而这个时候,正好又和他站的高度可以看到,就是所谓的1947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让这些年轻的战士知道,我们这么做,我们之所以为什么打仗,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拿出来为自己应做的事业去奋斗,这是彭老总应该看到的,而且他确实也看到了。

    在这个时候,他讲到,这个事情一定要推下去,而且他跟余秋里、黄新廷讲,你们一定要把这个经验总结的很成功,要在我们西北野战军推开。在他要离开这个部队的晚上,余秋里就找到了彭老总。说彭老总,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跟你说,我们现在的战士,我们现在解决他们的立场问题、斗志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往前做。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我们的骨干、我们的干部问题。我们的基层干部缺员非常的厉害,我们的连长、排长,有时候一个仗打下来,我们的连长、排长都打光了在一个团里,我们能不能从解放战士里,从我们这些俘虏过来的战士里面,能不能让他们来做我们的骨干,做我们的基层骨干,做我们的基层指挥员呢?彭老总说当然可以啊。在这次的谈话当中,他们还说到另外一个事情。

    彭老总和余秋里说到一个问题,你们这次我已经看明白了,实际上被国民抓取的当兵人,除了个别的老兵油子以外,绝大部分都是贫苦农民被抓丁抓去的、有的是被抽丁抽去的,这些人实际上对地主阶级,对剥削阶级都是有仇恨的。这些人到了国民党的军队里面,他们不光原来受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到了军队里面又受到了长官的压制和盘剥。到我们的军队来,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把受到的双重苦全部吐出来,只要他们把这双重的苦吐出来,我们相信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好战士,和我们的战士绝对是一视同仁。

    在这次的事情以后,彭老总把这些有关的情况向上做了汇报。这就说到毛泽东同志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就说到西北的高干会议的时候,毛主席在会议上,实际上这次会不仅仅是这一个问题。

    新式整军运动它的命名也好,新式整军运动向全军推广也好,都是毛泽东一手做的。怎么这么说呢?1948年1月,在西北禁区召开西北野战军的团以上干部会,这个会是在米脂县召开的。开这个会的时候,本来是一个团委扩大会,后来毛主席和其他的中央领导人都来参加了。在这个会议期间,有一天晚上,彭老总告诉358旅的政委余秋里,说你准备准备,毛主席要见你,毛主席想了解部队开展诉苦和三查的情况。余秋里说那好说,我可以把这些情况都向毛主席好好汇报一遍。他没有想到毛主席会用整整两个晚上听他来讲这个事情,这两个晚上,余秋里先后用像刚才说到的路新理这样的例子,等等这样的事情,把所谓的诉苦是怎么搞起来的,怎么搞调查的,怎么样抓典型的,在个搞调查和抓典型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在三查的时候怎么和诉苦结合起来?通过诉苦推动三查,通过三查再使诉苦深入,跟毛主席讲的非常的透彻。讲到后来,毛主席就说你们这个算帐、抓苦根,使大家知道我们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要推翻蒋家王朝大的统治,推翻地主老财这些压迫人、剥削人的总代表,我们是这样一种目的。让大家知道只有我们这样走,才能够翻身,真正过上好日子。我们要跟着共产党走,要推翻压在我们头上的几座大山,我们这么做就真正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毛主席甚至还说,其实你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体会一个问题没有?你们顺应了群众的心愿。就和我们当时的土改运动一样,真正地顺应的群众的意愿。任何一个大的事情,不顺应群众的意愿是做不好的。毛主席当时跟余秋里这么讲,他在多少年之后都记得毛主席跟他讲的这些话。在讲完这些事情以后,毛主席还甚至跟他讲,说你讲的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一直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教育那些被我们俘虏的士兵,你们终于找到一个好的形式,诉苦和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我很久以前就想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你们讲清楚了。这样,你明天到大会上去讲,请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同志,请他也来参加。余秋里在大会上做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发言,而且他讲了很多很生动、很具体的事例。他这次的讲演,讲的事情经过,或者叫汇报,在当时的团委扩大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整个西北野战军推起来,在其他的部队也逐渐地开始搞诉苦和三查活动,推向更高潮的就是毛泽东所写的那篇文章,在《毛泽东选集》里面有,在《毛泽东军事文选》里面也有。这篇文章就是为新华社写的《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在这个文章当中,毛泽东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的两个多月诉苦和三查的方法进行得新式整军运动。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对阶级给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诉苦和三查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地劳苦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变,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坚强的团结。在这个基础上,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性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的、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得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的民主发扬了,这样就会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就是短短地这么一篇新华社的评论里面,毛泽东三次用了“无敌于天下”这个词,足以看得到他对新式整军运动的评价之高,也足以看到新式整军运动对我们这支们军队兵员的思想觉悟的提高,对我们这支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多么的、多么的重要。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能打的十三个王牌军
?下一篇:世界少年军校发展史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