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思政教育>>正文内容
一周悦读(第五十五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01日    点击数: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

拥护和支持

 

李春华

 

  中国共产党在95年历程中,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胜利,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无论是党取得辉煌成就,还是出现失误甚至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严重损失,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始终不渝。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物质之源和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成就辉煌事业、走向兴旺发达的坚实保障。

  1.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人民信赖、拥护和支持的最重要原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不屈不挠英勇斗争。在大革命时期,党领导工农大众反帝反封建,代表和维护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救亡图存的根本利益;土地革命时期,党实行土地革命,把中国大多数民众争取到自己的身边;抗日战争时期,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高举民族利益大旗,调动了各阶级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主张代表了社会各阶层和民众的利益。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历史。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一次次的历史关键时期和重大关头,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解放之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探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起抗争、探索和奋斗,开启了寻找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从太平天国运动,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谋划的戊戌变法,到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群体和政党组织纷纷以各自方式探索民族解放之路。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都未能引领中国走出失败的泥潭。在无数次尝试失败之后,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推动理论的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3.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走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出了使人民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勇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使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短短 3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在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各项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逐步由梦想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充分显示出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在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始终是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条件艰苦,我们党依然注重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实行民主。抗日战争时期,党制定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在边区广泛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并从当时边区大多数选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了多种投票方法,从而保证选民能够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社会生活中,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加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参加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享受到了自身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的权利。党的十八大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一要求和目标的提出以及这几年我们为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所作出的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4.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尤其强调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因而赢到了人民的敬佩、信赖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一贯把党的自身建设视为党的生命。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强调要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建设“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经过延安整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大大提高,作风和面貌为之一新。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党的队伍空前壮大。中共中央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整党整军运动,保证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成为团结人民、争取胜利的坚强核心。在全国解放前夕,面对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新形势,中共中央适时强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组织纪律性,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定期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委制,使党的团结和统一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在成为执政党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围绕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不断加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始终把自身建设视为生命线,全面推动、持久开展,使党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但是,中国共产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并在反思错误的基础上,改正错误,纠正偏差,引以为鉴。在不断追求真理,随时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始终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率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李  斌

 

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前进的道路上也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齐心跨越,许多新的“娄山险关”“大渡铁索”需要奋勇征服

  红军长征历史上有个“信念树”的故事:长征前夕,江西瑞金华屋村的17位入伍青年种下17棵松树,以寄托对家乡的眷恋。“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虽然17位青年都牺牲了,但华屋人逢年过节都会来“信念树”下祭拜革命烈士,勉励子孙不忘革命精神。

  “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在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在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走得再远都不忘过去、坚守初心,在接续奋斗中创造新的奇迹,正是对革命烈士的最好纪念,对长征精神的最好弘扬。

  “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粉碎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壮举。敌人眼中的“流徙千里,四面受制”,被红军演绎成地球上最美丽的“红飘带”,创造出“20世纪人类的壮丽史诗”。这也就难怪,美国时代出版公司的《人类1000年》一书,会把长征列为公元1000年至2000年之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件重要事件之一。长征,一支军队气壮山河的革命征程,也成为一个民族苦难辉煌的心路见证。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长征是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意志、勇气、力量集中迸发的高光时刻。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些长征精神的内涵,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丰富了民族精神的荣耀星空,为中华民族超越自我、走向辉煌创造出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最重要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坚持,这也是长征在中国最大的意义”“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是永不松懈的使命”……近日,在走访瑞金多处红色故址、深入感受老区巨变之后,参加“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活动的中外青年学者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正像他们所说的,过去革命年代,长征意味着前赴后继、浴血战斗,意味着筚路蓝缕、艰辛付出;今天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砥砺初心、坚定理想,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前进的道路上也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齐心跨越,许多新的“娄山险关”“大渡铁索”需要奋勇征服。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脱贫新目标、激发改革新动力,哪一项的难度都不亚于长征中的战斗拉锯和跋山涉水。“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要想赢取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收获三军会师的笑逐颜开,我们就必须拿出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红军气概,以“英雄交响”创造出新的“人间壮举”。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在长征中播种,在长征中收获,长征永远在路上。

 

 

 

 

《长征》

 

作  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  介

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其中一件就是始于1934年的长征。

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这是一部历时六年,历经艰难的厚重之作,是第一部最全面纪实长征的文学作品。《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一周悦读(第五十四期)
?下一篇:一周悦读(第五十六期)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