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信息参考>> 工程教育研究>>正文内容
工程教育:重视联系产业界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30日    点击数:

  作为培养“开创未来世界”工程师的高等工程教育,如今迎来了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的挑战。10月16至17日,来自12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的大学校长与工程教育专家齐聚北京工业大学,共同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工程教育与教学的理念、做法与经验,研讨如何更好地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工程人才。

  法国国立工艺大学校长 奥利维耶·法鸿:

  作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成立的法国国立工艺大学,一直以来为法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科研与工程型人才,校长Oliver Faron认为法国国立工艺大学的工程教育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学生要带着问题来学习,他们可以颠倒常规的学习顺序,先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校很重视实习和实际经验;其次重视联系产业界,学校目前与产业界建立的实习项目已超过30个,注重加强实验室研究和工程项目之间的联系,要求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具备持续发展的计划;此外学校在工程项目中融入健康和安全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

  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校长 穆罕默德·卡尤米:

  三十年前的工程师与当前工程师所承担的责任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前工程师人才既需要对各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理解,也必须对某一领域具有深入的掌握和实践。这种变化对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高校而言,学习的理念、时间的安排以及教育体系也需发生相应变化,更需要适应全球制造业的深入合作与融合。今天的工程师要具备面向全球竞争的全球化视野,需要面对各领域的飞速变化,还应看到本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这些挑战都要求高校以深入融合的眼光为未来工程师提供学习的课程。工程师应具有主动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因此建立开放学习生态系统,提供入学前、入学后甚至毕业后的无缝教育学习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芬兰拉普拉塔工业大学校长 阿内妮·玻利:

  当前,很多国家会面临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提出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未来的杰出工程师需要具备国际化职业能力,即一种可以使之立足于全球化经济与文化社会的能力。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进程中,高等工程教育需要制定适合这一变化的学习方案。如何培养国际化的工程师,Anneli Pauli认为,高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主动去了解企业的需求,单纯的扮演咨询公司的角色已不合时宜。当前时兴的虚拟教育不应走得太过极端,毕竟在工程教育中学生通过虚拟环境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很需要在实体教育的教学中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工程教育应该找到虚拟教育和实体教育的平衡点。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副校长 马克·罗杰斯: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在教学方面从“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的授课方式。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很容易通过虚拟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快速地获取信息,这就意味着学生通过“教师主导”的“大班授课”方式获取信息的需求在减小,学生更需要以交流、互动为核心的小班授课方式,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多为引导者。在“教师引导”的“小班授课”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获取、使用、管理知识的能力。

 德国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校长 瑞纳·福兰克:

      “学以致用”是德国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要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不仅如此,还应该注重与地区及国际的经济、文化情况紧密联系,满足地区、国际的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欧盟的标准,考虑专业领域的复杂性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设计,课程设计要求达到职业水平。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郭广生: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校企联盟,搭建集合实践、就业、培训功能的三位一体模式;二是建立校企联合董事会,校企全方位合作人才培养;三是与国际优秀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上海大学校长 罗宏杰:

 上海大学“工程教育”改革措施:将通识教育融入到工程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以国际一流大学为标杆设置专业课程方案,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大作业项目,寻找工程教育培养的新途径。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能力导向 多元培养
?下一篇:工程教育要实现四个转变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