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公示栏
出访报告





黑龙江工程学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国际交流合作处>> 因公出国公示栏>> 出访报告>>正文内容
希腊团组出访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0日    点击数:

王维铭赴希腊参加第十六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

参会报告

根据第十六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的邀请,本人作为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代表,于2018年6月18日-2018年6月23日赴希腊参加此次盛会,会议期间参加了会议报告、小组讨论和会议展报的讨论和讲解,收获颇丰,具体内容如下:

一、第十六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16ECEE)概况简介

第十六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由欧洲地震工程委员会(EAEE)主办,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承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地点是希腊塞萨洛尼基市,会期2018年6月18日-22日。本次会议Kyriazis Pitilakis教授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会议议题涵盖了地震工程几乎所有领域,共计24个议题,其中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本次会议学术报告部分主要分为:艾姆伯塞斯教授纪念讲座(Nicholas Ambraseys distinguished lecture),大会主题报告(keynote lectures),主题报告(theme lectures), 分会报告(oral presentations)、张贴报告(poster presentation)等。大会邀请了欧洲知名的学者和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分别是地震工程领域国际上研究的前沿课题。同时,还有一些专题报告,如中欧盟地震工程合作论坛(EU-China cooperatio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risk)、地震液化风险专题(Earthquake induced liquefaction risk: holistic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作为参会代表,我参加了这次学术大会。

本次16ECEE会议主题报告包括,4个大会主题报告和26个分会主题报告,其中岩土地震工程相关的有5个,即:

  • 大会主题报告:特定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启示,Atilla Ansal教授
  • 分会主题报告:不同场地土层条件下基础的抗震问题:案例及分析,Alian Pecker教授
  • 分会主题报告:摇摆基础上多层建筑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George Gazetas教授
  • 分会主题报告:摇摆隔振的动力特性,Nicos Makris教授
  • 分会主题报告:海洋工程的岩土抗震问题,Amir Kaynia教授

分会场中,岩土地震工程相关的有:场地效应与区划技术(site effects and microzonation studies)、土-地基-结构相互作用(soil-foundation-structure interaction)、土动力学(soil dynamics)、岩土地震工程(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等近20个分会场报告。

二、张贴报告

岩土地震工程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第六届欧洲地震工程主要议题之一。2018年6月19日,本次会议的岩土地震工程的张贴报告,题目“2008年汶川地震液化喷冒高度解析”(Interpreting the height of liquefaction ejection follow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a),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图2)。地震中土体液化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自然现象,且会导致严重灾害。自1964年美国Alaska和日本新泻地震以来,液化成为地震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备受重视。我国过去的历次大地震中液化已造成了广泛的震害,因而加深对液化的认识有着理论和实用意义。地震液化最直接的表征就是喷水冒砂,这也是现阶段地震现场调查判断场地液化的最主要标志。液化喷冒一般滞后于地震发生的数秒至几分钟,主要因为孔压累计以及喷出地表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液化喷冒是场地地震液化的一种自然表现,但液化喷冒在当地的居民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恐惧,这在我们的震后现场调查咨询中经常碰到,特别是在液化喷冒比较严重的地区。所以,对液化喷冒现象进行解释是一项亟需的课题任务。液化喷冒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往往在震后数小时即结束,所以液化喷冒数据极难得到。液化喷冒的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当地目击者的描述,主观不确定性较大,但也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液化的规模和特征。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8.0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造成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和惨重的人员伤亡。震后进行的液化调查发现,此次地震液化现象显著,特征鲜明,共发现118个液化点(带)。液化点主要集中在德阳、成都和绵阳三个区域。笔者们参与了液化调查,调查发现此次地震中液化喷冒高度从几十厘米到十几米不等,绝大多数小于2.0m。Liu-Zeng等(2017)新近发表的文章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液化喷冒高度与地震地质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三种可能原因导致汶川地震液化喷冒较高,但是这些可能的原因尚需实际数据资料的验证。由于地震液化喷冒时间短暂,所以以往液化喷冒数据量少,所以对液化喷冒高度的较少研究,或者给出一些理论研究,但缺少实际地震数据的检验。汶川地震液化调查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液化喷冒高度描述,且其中34液化场地进行了详细钻孔勘察,数据完备,为本文液化喷冒高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论文通过建立简单概化模型模拟场地液化喷冒过程,采用水力学中基本方程对液化喷冒高度进行预测,提出喷冒高度的估计式,喷冒高度预测结果实际调查数据,以解释汶川地震调查的液化喷冒高度。

通过张贴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汶川地震液化情况及研究进展。对于液化喷冒高度的解释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三、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16ECEE学术会议,聆听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报告,学习地震工程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我的几点体会:

1. 地震工程是一门与工程密切相关的科学,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以,加强工程师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是地震工程发展的必要点;地震工程还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科学无国界。本次会议就设置了一个中-欧地震工程合作研究论坛。图3就是本次会议欧盟-中国地震工程合作论坛及研讨会,会上大家提一些未来可能合作研究的意向。

2. 本次会议地震工程研究热点问题就是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进。现阶段抗震设计多是基于力的设计方,而本次会议提出了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修订到规范中,如大会主题报告“从基于力到基于位移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展望”(From force to displacement based seismic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and beyond,by Michael N. Fardis)

3.? 地震液化问题依然是地震工程的重要课题。近期的大地震中,液化现象明显,液化震害突出,所以对地震液化的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指导主要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方法都是基于研究且成熟的方法,所以对规范的改进需要大量的研究成果,如主题报告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C8:演化与变革(Eurocode 8.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by Philippe Bisch)。基础科学的研究依然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5. 本次会议上岩土地震工程报告多是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而且数值试验方法研究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对于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6. 本次会议的报告研究内容,多数是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处理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方法的研究,所以地震工程中的非线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依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课题。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台湾团组出访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