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教育:科技创新 高校发展的新机遇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0日    点击数:

科技创新:高校发展的新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讲话在高校引起热烈反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机遇。”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说。

  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令高校科研人员深受鼓舞。本报记者走访在京高校,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在谈到对大会精神的理解和思考时,都表示此次大会不仅为广大科研人员指明了奋斗目标,而且指出了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如何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

  “这是一个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里程碑”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说:“北京交大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与特色,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好现代轨道创新基地。特别是要对接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的重大需求,瞄准学科前沿,进一步探索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为支撑我国轨道交通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服务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系主任李政教授说:“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提出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部署,也是机制体制上的一次创新。今天上午,清华大学刚刚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是落实创新大会精神,充分结合上海市在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与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力争解决这一关系未来发展的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交上的一份具有实质意义的答卷。”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王孝群教授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标志意义的一个大会,其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确立了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而且指明了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如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如何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如何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次大会必将成为一个建立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学者谢心澄教授说:“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没有保护,就很难促进企业投入到创新之中。另外,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的协同创新中,要从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出发,理顺评估体系,让其更有利于创新。”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石照耀认为,高校应该抓住机遇,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的6点意见,以“机制、平台、团队、项目”为工作重点,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以国家实施“2011计划”为契机,加速高校科研体制改革。 

原始创新是技术突破的原动力

  日前举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成就展”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汇童”4代、5代仿人机器人喜怒哀乐的丰富表情和乒乓球对打的绝技让整个展览惊艳。其中会打乒乓球的“汇童”5号作为国际首创技术,是世界仿人机器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汇童”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以北京理工大学仿人机器人研发团队为主研究开发。该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强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之后感到很振奋,他说:“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创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首先要学习、消化、跟上国际重大前沿技术,然后要获得突破,就必须有自主创新的东西,也就是原始创新,才能真正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才能具有竞争力和引领能力。‘汇童’仿人机器人从零开始发展到整体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不同的自主创新模式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是技术突破的原动力。未来要攻克实现仿人机器人室外环境适应、高速动态平衡等国际技术难题,必须要原始创新。”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杨娜教授说:“对于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其科技创新程度和深度与国家基础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有效推动土木工程学科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切实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作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夯实和深化自己的专业基础,充分认识到放眼世界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条件。”

  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姜久春教授说:“作为高校的科研人员,要转变思路,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于电气学科来说,从工程技术研究转向基础研究,这一转型无疑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形成国际化创新研究团队。” 

 建议建立具有退出机制的“科技创新”特区

  近二十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目前实际上已经遇到了一种瓶颈,难以适应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和科技国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求,并面临着在国家加大投入和稳定支持的情况下跃上一个新台阶的新挑战。

  作为高校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孝群对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感触颇深,他分析说:“这种瓶颈主要来自于科技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包括适度宽松与合理竞争的环境氛围、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优秀人才队伍与创新群体的形成机制,以及能够让一流水平的人潜心于一流人才培养与一流科学研究的体面待遇等。这些问题的全面考虑与系统解决是打破上述瓶颈的关键,从而在较短时期内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在的困难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一种新的形势下的‘大锅饭’体制以及缺少一种规范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李政说:“2020年离我们不远了,时间紧迫。我认为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升创新能力很重要。最近20年中国有了长足发展,但产业需求与科研实际的不匹配,使我们在很多技术上依赖引进,创新能力也因此没有得到大的提升。”

  王孝群建议建立具有退出机制的“科技创新”特区,实施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第三方评估,甚至对一些学科领域直接采用国际评估。国家正在加大投入力度、稳定支持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特区”的形式,打破“大锅饭”,有效地保障投入的成效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谢心澄教授表示,创新的首要条件是创新人才。要强调让大学生尽早进入科研,将科研与书本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无论是一个软件还是一个新产品,它与做书本习题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不知道有无答案,可能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允许失败的教育和科研环境。”

  石照耀说:“要围绕协同创新的要求,从传统的管理机制向协同创新组织与协同创新环境建设转变,通过系统改革,突破内部机制障碍,把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和认识,转化为高校各项工作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形成各类制度规范,为搭建更为宽广的协同平台、构建更为合理的创新团队、释放更具活力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从而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记者 李玉兰 丰 捷 王庆环 朱振国 本报北京7月8日电)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聚焦:《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布
?下一篇:时政:认清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