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教育: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点击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协同创新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科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指引我国科技事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对于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协同创新、全面提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6月16日,教育系统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体会,听取意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工作,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讲话和各位院士的发言刊发如下。 

在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6月16日

袁贵仁

各位院士,同志们: 

  中科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昨天胜利闭幕了。在这次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作了报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任务,对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两院院士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讲话是一篇指引我国科技事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对于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协同创新、全面提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体会,听取意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工作,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刚才,各位院士发表了很好的讲话,表达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提升教育科技水平、切实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也很受鼓舞。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校全面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专项的研究任务,承担了50%以上的“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年均保持在80%以上;高校科技总经费由2006年的45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0亿元;近年来高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占总数的70%左右。高校共有7位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国家科技三大奖中体现重大创新的一等奖,相当数量也为高校院士领衔获得。广大高校院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科技创新的先锋、教书育人的楷模,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院士们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德。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部制定了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为高教30条);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为“2011计划”)。这些意见、计划和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其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下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要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结合起来,要和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要和正在实施的高教30条、“2011计划”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狠下功夫,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取得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的成效。 

  第一,面向国家需求,增强科技服务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坚持创新为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造福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创新体制,始终坚持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办学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办学质量最根本的标准。要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重点研究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力求在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取得重大突破,大幅提升满足国家需求、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及相关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第二,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对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基础研究作为创新之源,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中具有关键作用。要确立基础研究在高校科技中的核心地位,统筹科研规划,优化结构布局,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支持基础研究;对一些重大项目、优秀团队和重点基地,给予持续稳定支持,让科学家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研究,潜心钻研;要积极推进高校基础研究特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都市发展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探索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要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取得原创性突破。 

  第三,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协同,不只是单纯的科研组织形式,更是科研创新的全新形态;不只是实现创新的路径,更是创造成果的基石。一方面,要坚持整体协同。加强对分散于校内不同学科、不同部门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高校内部科研创新要素协同,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集成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多元协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坚持开放办学,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行业企业、高校与政府组织以及国际间的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要在学术组织管理制度、科研评价体系、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为协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构建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实现稳定持续创新。要加快组织实施“2011计划”,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协同的开放、集成、高效新模式,总结和完善一批协同创新模式,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创新驱动动力。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模式,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不竭源泉。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顶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要加大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创新才能、尊重创新价值,支持创新举措,肯定创新成果,努力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大力推进科教结合,支持和鼓励他们尽早参与课题和实验室研究,加入创新团队,促进优秀人才在实践中脱颖而出、茁壮成长。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鼓励自主探索,保护知识产权,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积极营造诚信、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 

  高校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在高校和全社会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特殊的感召力。教育部和各有关高校都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为两院院士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营造更有利于院士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氛围。也希望各位院士对高校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带出一批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时政:胡锦涛出席G20领导人第七次峰会
?下一篇:“神九来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