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热点聚焦>>正文内容
教育: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2日    点击数:

  彩云之南,云南省的美称。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特有。全省4597万人口中,少数民族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是,山峦重重,交通不便,带来的是信息相对闭塞,也间接造成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云南的教育事业就是在这样特殊的省情下前行。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云南省委、省政府迅速部署落实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云南教育整体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云南省教育投入达658亿元,增加了近100亿元,教育资源大幅增加,结构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日,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踏上云南这块神奇沃土,深刻感受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云南教育的种种新变化、新气象。

  直面差距,确立追赶全国水平目标

  地处偏远的云南,虽然在教育上与全国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差距。但是,全省自上而下勇于面对,提出了赶超全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奋斗目标。

  2011年5月颁布的《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云南将通过近10年的努力,使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时任云南省长的秦光荣在全省教育工作会上说:“为落实好云南省教育规划纲要及全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要强化工作保障,建立推动工作落实的保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切实落实各级政府投入责任;强化人才保障,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动力保障,积极做好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必须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准确把握云南教育省情,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有的利益。

  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行动中,云南省不仅在教育系统内广泛深入宣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而且把云南省众多省直部门组织起来,学习领会。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云南组织了一个由百名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组成的教育规划纲要宣讲团,深入到州县广泛宣传,一个月就在全省作了300多场专题报告。通过这样的宣传动员,大家深刻意识到,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不只是云南省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事,也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

  云南省教育规划纲要在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创新特色:一是在在目标制定上形成特色。云南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使云南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使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使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是在教育改革方面形成特色。云南省被列为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云南省教育规划纲要对着力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12个重大项目和11个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作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在教育投入机制、办学体制、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三是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上形成特色。云南省把宣传学习纲要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结合起来,提出了“两基本,一进入,三共同”的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省份;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使云南人民与全国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使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使云南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

  为了把教育规划纲要落到实处,云南省还把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云南省的实际进行分解落实,每年和各地州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以保障目标的实现。 

追求公平,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均衡

 

  云南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但是,云南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力求把“硬条件”做到“最硬”,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资助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加大力度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大理州洱源县玉湖初级中学坐落在美丽的洱海之源,去年学校建成了1幢54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1幢28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学校副校长杨宝说,正是因为县里实施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了办学条件,去年学校和附近的大庄中学、碧云中学才实现了合并,新学校的办学规模达到了2500多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变成了现实。”杨宝说,“我们一定珍惜机会,更新观念,为实现‘领先洱源、示范大理、辐射全省’的目标而努力。”

  大理州教育局局长刘洪告诉我们,目前大理州有寄宿制小学682所,在校学生113500人,其中在校寄宿学生58592人,已有336所学校开办了学生集体食堂,有45000名寄宿学生在集体食堂就餐。全州初中寄宿学生有83442人,寄宿学生基本上都在学校集体食堂就餐。“大量投入已经深刻改变了山区教育的面貌,为大理教育走上均衡发展的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刘洪说。

  云南省始终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幼儿园到大学,抓六位一体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即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校点布局结构调整、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园区学校建设。

  近两年,云南省新建400万至50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每年排除危房200万平方米,建设200多所寄宿制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年投资15亿元,进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从设施的配套、图书的装备方面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投资150亿元在呈贡高校新区建设9所高校;投资120多亿元建设了12个职教园区。

  云南省的特殊省情决定了教育资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云南教育系统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教育资助体系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体系,全省实施的教育资助政策有35项,其中学前教育以省政府助学金为主,义务教育阶段以“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为主,普通高中以国家助学金和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为主,中等职业教育以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高等学校以政府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特别是利用民间的资助力量,呼吁和调动慈善机构捐资助学。

  德宏州陇川县教育局局长董保强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着重向我们讲述了该县近年来一直在想方设法做好贫困生、特殊学生群体助学的工作,确保学生不因贫辍学。作为一个边境县,陇川县由于受毒品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适龄儿童成了孤儿或得不到有效监护,入学受到影响。为确保每一位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陇川县从2005年起,将孤儿等特困儿童统一安排到县二小和县二中就读,实施全免费教育。

  “在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的同时,我们不断向各种外援机构争取支持,目前已争取到了30多家,现在包括牙刷、牙膏都实现了免费。”董保强说。在陇川县二小的校园里,有一块占地近5亩的勤工俭学基地,分为蔬菜种植区和养殖区。在养殖区,记者看到,共有33头猪存栏。“这所学校每周都会宰杀1-2头猪为学生改善生活,通过勤工俭学大大解决了全县寄宿生的生活问题。”

  在云南,2011年全省用于教育的资助金达142亿元,实现资助学生768万人。教育资助体系建设促进了云南的教育公平,保障了各民族学生公平享有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 

变革体制,用现代理念塑造教育未来

  采访组一行抵达昆明时,正值云南省召开现代教育大会。一个全省性的工作会议冠以“现代”的名称,表明了云南省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硬条件”固然必不可少,但体制观念等“软实力”才真正决定未来,教育必须以现代的姿态迎接未来。云南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重视围绕“现代”二字。

  一是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眼下云南全省正在形成八类教育和三个机制构成的现代教育体系。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八类教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保障机制、国民享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三个机制。

  二是现代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由竞争、富有活力、高效而又公平的教育体制。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两年投资162亿元,新建扩建民办高等学校16所,所有民办教育在校学生数占比达8.5%;在深化办学评价体制的改革上,以招生考试体制改革为重点,取消全省统一中考,变一次考试为过程考试,变一张试卷定取舍为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定录取;在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体制改革上,两年新建10所国际学校,16个国际部,留学生数量大大增加,现在出国留学生达1.5万人,到云南学医学、农业等专业的留学生达2万人。

  三是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在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加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通过生命教育,认知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通过生存教育,认知生存,增长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通过生活教育,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明事理,晓哲理;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四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推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注重加强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建设充满人文情怀和人文智慧的学校环境;注重加强学生学风、教师教风和领导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注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突出价值管理,确立学校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导向、精神方向。为此,云南实施现代教育千所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计划,通过管理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通过管理来彰显教育的价值,维护学校的形象。

  眼下,云南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比如,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云南省在云南大学等4所高校遴选了4个省级试点学院,这些试点学院的改革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通过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建立了“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一整套现代办学机制,该学院学生在全国甚至是世界各级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不仅培养出大量基础性人才,也培养出很多杰出文艺人才、高精尖科技人才。

  提升教育协同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面对未来的重要举措。云南全面加强校校合作、校区合作、产学研结合,形成教育协同创新合力。比如,云南启动建设的云南省大学联盟,由云南大学牵头起草建设框架,启动“双云工程”,建设基于云模式的云南省大学联盟教学资源及网络学习中心,并加大力度建设云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他们还成立了36个职教集团,促进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教育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超过30%。此外,还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有300多所大学与云南教育建立了合作关系。

  “教育是传承与创新的事业,是可以跨越时空的。”罗崇敏说,“首先要放下落后的思想包袱,去除惰性的心理定势,既科学谋划好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又脚踏实地地做好每项工作,努力使云南的孩子与全国孩子拥有相同的成长机会。”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关注:2012伦敦奥运会
?下一篇: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系列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