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工程视界>> 文化研究>>正文内容
国家创新之路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新进程
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点击数: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显著的成就,培养了大批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工程教育的人才大国,并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管理体系,基本满足了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工程教育界近年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加入《华盛顿协议》两项重大举措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程的影响。

一、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1.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

(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逐渐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层次类型多样的高等教育体系。20世纪末,高等教育的规模有较大幅的增长,学校数量、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到201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成人高等学校353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55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274个。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普通本专科招生681.5万人,其中本科356.6万人,专科324.9万人;在校生2308.51万人,其中本科1349.7万人,专科958.8万人。毕业生608.16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56.02万人,其中博士生6.56万人,硕士生49.46万人。在学研究生164.58万人,其中博士生27.13万人,硕士生137.46万人。

(2)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工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大的学科门类,各类工程学人才直接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根据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目前在普通高校开设了31类工程类本科专业,共有169个工科专业,占所有学科专业数的33.4%。2011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工科招生数为263.45万人,在校生数为868.9万人,毕业生数237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和毕业生总数的38.7%、37.6%和40%。工科研究生招生19.5万人,在校生58.8万人,毕业生14.5万人,分别占全国研究生招生总数、在校研究生总数和毕业研究生总数的34.8%、35.7%和33.7%。截至2011年,全国开设工科的本专科院校共2222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2409所的92.2%,其中开设本科的普通高等学校1015所,开设专科的普通高等学校数1207所。截至2011年,全国共开设工科专业点29845个,占全国76829个专业总数的38.9%。其中开设本科工科专业12466个,占本科专业总数的30.76%;开设工科专科专业17379个,占专科专业总数的47.9%。

目前,我国开展工程教育的学校绝大多数是公立学校。截至2011年,698所民办高校(含309所独立学院)中的部分学校也开设有工科本科专业。

2.国家工程师制度。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5550.4万人。以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实现民族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工作,并积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环境。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在1994年以后,按照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陆续在部分工程技术领域建立了10个专业类别的注册工程师制度。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共有1400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2010年我国公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基地,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提高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根据规划目标,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背景及意义。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联合与教育有关的各部委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近年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更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

“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集中于全面落实中央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工程教育的办学思想;第二,从教育层面,提出人才培养的主导思想;第三,从教育与社会结合层面,提出教育的走向和努力方向。其主要目标是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强调了对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思想,即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的战略性思想。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工程教育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本降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该计划与工程教育的逻辑。

2.卓越工程师评价标准研究及分类原则。

人才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__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尽管我国一直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仍然不足。2007年,我国从事研发工作的研究人员仅占全部人口的0.1%,而美国与欧盟的此项比例分别为0.5%和0.3%。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局面逐渐扭转,我国从事研发工作的研究人员人数逐步增加,2000年比1980年增加一倍,2007年比2000年增加一倍。这种增长速度在其他国家及地区是十分罕见的。2008年,我国从事研发工作的研究人员已经超过欧美,成为世界上从事研发工作的研究人员人数最多的国家。

预计到2030年,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将达到3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2亿,我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创新人员群体。到2030年,我国研发人员占世界总量比重将达到35%,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

3.基于学科的工程师分类。

由于“卓越计划”主要针对工科人才培养,可以从工程学科分类的角度对卓越工程师进行分类。在国家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工学有31个大类专业,共169个专业(参见表2),因而可以把“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师大致划分为与这31个大类相对应的范围,如机械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等。从卓越工程师的学历层次和职业类型的关系看,本科生主要从事现场工程师和少量的设计开发工程师的工作,硕士生主要从事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少量的研究型工程师的工作,博士生主要从事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的工作。本科生阶段主要是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场工程师和设计开发工程师的职业需要;硕士阶段需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具体的设计或研究项目,培养一定的实际工程能力,从而适应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的工作需要;博士生阶段主要培养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工程实际紧密相关的科研项目,完成独立从事工程研究的必要训练,为今后从事研究型工程师的工作做好准备。

4.影响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要素。

(1)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确立“卓越计划”的战略基础,是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善的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卓越计划”、实现基本要求

和实施组织管理过程的主要依据。同时,培养目标和方案的确定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学校必须充分结合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不同专业自身特色,强调对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的培养。

(2)培养模式。“卓越计划”十分强调专业基础的训练,同时也十分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师的培养要通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倡学生接触工程实际,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加重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按照社会的需求、工业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3)教师素质。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的工程背景和工程素质是顺利开展卓越计划的重要决定因素。“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工科教师的遴选和考核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4)校长评价。大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往往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国际上评价一所大学是否优秀往往与其校长的办学经验与办学思想分不开。我国大学校长的评价体系,无论从科学性、完整性,还是公信力方面都亟待建立和完善。

(5)持续改进。当前,政府对高校管得过死,过于僵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很大影响。高校要加强与工程实践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在学籍管理、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持续的配套改进。

5.影响不同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三个层面挑战。

第一个层面是政府。国家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要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在卓越计划中,政府部门对参与计划的高校以及企业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学生管理、教师选聘等方面,对校企联合培养方面,均应提供有利于卓越计划实施的支持保障政策。政策必须有科学量化的指标进行刚性约束。

第二个层面是高校。高校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制定本校的培养标准体系,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积极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用心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积极推动工程教育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努力为本校卓越计划提供专项资金。大学校长作为卓越计划实施的最关键的推动者,应该设立完善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避免制度变成口号。

第三个层面是教师。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知识投资过程,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知识结构、身心健康都不断提出挑战。教师是人才培养最直接的执行者。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努力丰富自己的工程经历,积极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另外,学校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工程素质。同时,重新审视当前实行的相关政策,建立新的适应“卓越计划”的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办法。政府、学校和教师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从上至下的三个层面,只有每个层面的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才能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的。

三、工程教育认证与《华盛顿协议》

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迅速,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清晰。在此过程中,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已成为教育界、工程界的广泛共识。目前,我国正在建立与国际认证制度具有实质等效性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并积极申请加入有关国际互认协议,这是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上有6项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其中3项是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学历)互认的协议,即《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另外3项是工__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协议,即《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的是《华盛顿协议》,也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继香港工程师学会和台湾高等工程教育学会分别代表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我国内地也在积极研究华盛顿协议,筹建代表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并积极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

1.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背景。《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所在国家和区域签订的国际性协议。该协议承认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工科本科专业)具有实质等效性,认为经任何缔约方认证的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教育要求和基本素质标准。

1989年以来,《华盛顿协议》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国际工程互认体系的6个协议中体系最完整、权威性最高、国际化程度最广泛的协议。继最初的6个缔约方之后,中国香港(1995)、南非(1999)、日本(2005)、新加坡(2006)、中国台湾(2007)、韩国(2007)、马来西亚(2009)、土耳其(2011)和俄罗斯(2012)相继成为正式缔约方。另外还有德国、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5个临时成员。截至目前,签约的正式缔约方(正式成员)和临时缔约方(临时成员)增加到20个。2012年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情况如表4所示。《华盛顿协议》最初的6个缔约方都是英语国家。2005年,日本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代表日本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成员,成为所有成员中第一个非英语的国家或地区,为非英语国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也使《华盛顿协议》的国际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德国、马来西亚、韩

国、中国台湾、斯里兰卡等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加入,使《华盛顿协议》的缔约方更加多样化。目前,中国、泰国等都在积极准备申请加入该组织。

2.《华盛顿协议》的内容。《华盛顿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任何成员在认__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政策、过程以及结果都得到其他所有成员的认可。这不仅需要每个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认证本国或本地区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而且要承认其他成员的认证结果。由于有严格的定期审查和相互监督机制,各成员组织都为保证本国或本地区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且通过这项协议使这些努力的认可度更高、范围更广。这种实质等效性是通过系统化的制度来规范

各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证过程。从根本上来讲,《华盛顿协议》所承认的是经过工程专业训练的学生具备基本的科技素养和从业能力。从各国进行认证的经验来看,近年来认证的重点出现了从考核“教育输入”(教师教什么)转向考核“教育产出”(学生学到什么)的趋势,也就是更加关注教育的结果和产出,采用了“能力导向”的认证标准。《华盛顿协议》要求毕业生具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能力及健全的世界观和责任感等等。学生的能力是对教育质量最直接的说明,因此这些能力指标,为教师、为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上提出了明确方向与要求。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应学到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指导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在跨领域开展研究的能力。这将深刻地影响培养计划的制定。符合要求的培养方案将特别注重审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目标,促进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在跨领域或跨组织团队中与他人相处合作。 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目的是:① 告知考生和家长,知道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点是符合合格标准的,以便为将来成为工程师做好准备;② 告知各工学院的院长、管理者和教师,如何正确评价本专业点的强项和弱点,以及如何改进;③ 告知用人单位,知晓哪些专业点的毕业生是为专业执业作好了准备的;④ 告知纳税人,清楚他们的钱用得适得其所;⑤ 告知公众,这些专业点的毕业生会为他们的公共卫生和安全着想。认证的对象是工程教育专业,而不是院校或系,也不是学位。工程专业指的是以工程专业执业为导向的专业。认证完全基于自愿原则。但是差不多所有的工程教育专业点都主动申请认证,一是因为通过认证,就为该专业点打上了质量品牌的标志;二是专业点是否通过认证,和学生毕业后申请专业工程师执照有明显的利害关系。任何专业点都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而失去生源。另外,《华盛顿协议》针对的是各国或地区的缔约组织所执行的一整套认证体系,而不是直接认证每一个单独的专业。也就是说,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组织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认证体系,有书面的认证程序和要求,具有专业性、客观性、公正性并符合科学道德规范。由该组织根据这一体系认证各自高等院校工程专业,通过自我评估、现场调查和审查评议等方式进行评估和认证。由于接受认证的是四年制本科专业,不同于《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所针对的三年制和两年制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因此这些专业一般都是由大学级别的机构开设,并且这些大学机构成立的年限必须在16年以上,以保证方案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近年来,我国已先行按照《华盛顿协议》的要求开展了试点工作,至2011年底,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试点进展情况如表6所示。

3.《华盛顿协议》的影响及对我国的意义。《华盛顿协议》作为一项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协议,在工程教育界和工业界都发挥了重大影响。我国作为一个非英语的发展中国家,工程教育发展迅速,但缺乏完善的认证制度;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质量数量需求都很高,但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还不能满足。因此,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早日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我国更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加入《华盛顿协议》将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华盛顿协议》是对各国各地区工程教育质量的肯定,能够提高本国或本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声誉;《华盛顿协议》签订17年以来,它不断促进各缔约方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进行教学__改革。通过加入《华盛顿协议》,达到协议的要求并通过审查,可以使我们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促进高等院校和专业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可以促进对教学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

还可以发现大学相关专业院系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从而提高大学教学管理水平。其次,加入《华盛顿协议》将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大学与工业企业的联系不断增强,但仍缺乏有效的连

接纽带。政府对大学起着重要的领导与调控作用,而中介组织的作用尚处于发育阶段。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组织能够很好扮演这样一个纽带的角色,通过认证的制度和组织的运作,把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来,引导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加强高等工程教育和工业界的关系。事实上,香港和德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过程,也是各自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改革的过程。第三,加入《华盛顿协议》将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界国际竞争加剧,如何加强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强化学生就业竞争的优势,如何培养能够参与国际化工程项目的工程师,在实质等效性的要求下推进全球工程教育的交流,是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华盛顿协议》的缔约组织大多是综合性的认证评估机构,既负责认证工程教育的学位(学历),也对工程师资格进行认证,这就在各国各地区构成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因此,加入《华盛顿协议》能促进获得学位的毕业生的国际流动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为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加入其他国际性互认协议提供平台,从而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华盛顿协议》作为一个体系比较完整的国际性协议,对缔约方的各方面工作都提供了明确的要求。从签约组织最近几年的变化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工程组织正在朝着《华盛顿协议》所要求的工程专业质量保证的方向前进,这表明《华盛顿协议》所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正日益得到各国认可。因此,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活动的最好切入点之一。按照《华盛顿协议》的要求,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制度,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和工业界的共同诉求,也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面临的重要历史性任务。

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WTO之后,教育环境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放面临着新的全球竞争。如何进一步建设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中国工程教育体系,使其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质量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制度创新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1)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如今,世界在变化,科技在变化,高等教育也在变化。高等工程教育更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加以不断调整,以培养学生创新、务实、灵活和应变的能力。新一代工程师们需要的能力将不只是限于传统科学知识及基础工程概念,而应该具备在跨专业、跨领域团队中合作的能力,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因此,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学科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而需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配合当代发展趋势,训练学生整合知识及实际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对相关领域有实质贡献。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对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近几年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务实的教育改革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中提出的学生核心能力指标。这些能力指标旨在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合作、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及世界观等等,为教师、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上提出了明确方向与要求。

(2)工程教育改革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美国ABET 提出的“以成果产出(programoutcomes)为导向”的观点,已受到高等工程教育界的特别关注。更精确地说,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在本学科领域内应学到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指导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在跨领域开展研究的能力。毫无疑问,注重“产出”的指标,对课程设置会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将会由此重新审视培养计划,会注意审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目标。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结果会促进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在跨领域或跨组织团队中与他人相处合作。教师需具备足够的工程背景知识并协调工程以外的综合知识,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本学科以外的课程。教师对于其课程的学习成果与目标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了实现这些,一方面,针对“要求学生学什么”,能与工业界的用户一起,用长远需要的育才的眼光进行设计与改进;另一方面,也要针对究竟“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一个全局性的考察与检验。由于我国工程教育的不平衡性特点,还应该在考虑认证制度等效性的同时,加强对工程教育投入的重视。

(3)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将会改变教育评估的传统观念。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国际交流与互认对工程教育质量监控、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都将带来新的挑战。教育认证不同于教育水平评估,认证不是各校各专业好坏的评比,而是建立一套质量管理及保证制度,以保证专业教育达到合格的质量要求。认证观念的建立是认证制度建立的关键所在,可以预见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实施的困难之一在于各高校对参与认证工作的心态问题,要让人们接受认证制度、改变对教育评估的传统观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工程教育中依然存在严重问题和不足。尽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开

展,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育出来的学生,多偏重理论学习,而缺乏实际动手、分析及设计创新的能力,以致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工程实际的需要。传统的课程,往往限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及习题解答能力,学生擅长解决课堂上的问题;然而,在接触实际工程问题时,大都不是定义完整,也不限只有唯一的解决方式或答案,需要花上数个月、甚至数年才能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所需的知识往往是超乎传统课程课本所能给予的,而且需要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现有的课程,鲜有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更不会有此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之课程设计非常重要。当前,工程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各方面尚需进一步调整;在大学和社会之间,供需存在一定的矛盾,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强烈需求;企业界反映工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足,反映出学校的教学体系不适应工程特点。学校发展目标与模式趋同化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加强特色和差异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政府-企业的合作,推动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

总之,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制造业国际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呈现出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呈现出交叉创新的趋势,即在学科的交叉点、结合部产生出一批有未来前景的新兴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工程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更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工程教育的学科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于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知识面、适应能力、创造性、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要求,以及宽专业、厚基础、加强科研活动和实践环节等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此,学校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办出特色将有赖于改革工程师制度和行政化的办学体制;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产业转型将有利于解决产学结合培养人才问题。高等学校教师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学生全面素质将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寿文:《大学者,育才之谓也——中国特色高等工程教育十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2.曾开富、王孙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5.李锋亮、李曼丽:《专业知识与工程师的过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6.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7.范静波:《工程教育中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内涵、演变与培育》,《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期。

8.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9.王孙禺、雷环:《〈华盛顿协议〉影响下的各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7期。

10.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11.余寿文、李曼丽:《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基于工程思维视角的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下一篇: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现代工程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的讨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必博娱乐,比博娱乐网址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